开云官方网页版讯:1931年9月“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三天,鲁迅写下《答文艺新闻社问》,揭露日寇侵华反苏的面目。
1931年12月鲁迅发表《沉滓的泛起》、《“友邦惊诧”论》等文,揭露国民党反共卖国真相。
1932年1月上海各界民众反日救过联合会成立,“左联”派代表参加,并派出作家深入前线宣传抗日。
1933年5月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等联名签署“为德国法西斯压迫民权摧残文化向德国领事馆抗议书”,由鲁迅递交。
1933年,端木蕻良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1935年完成,成为三十年代东北作家群的重要收获之一。
1934年春天,在日本东京秘密成立“左联”东京分盟。至1936年先后创办《东流》、《杂文》、《质文》等刊物。
1935年3月,鲁迅选定的“奴隶丛书”开始出版。先后出版叶紫的《丰收》,萧军的《八月的乡村》,萧红的《生死场》等三种,鲁迅作序。
1935年7月,聂耳逝世于日本。其电影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大路歌》等对于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7年1月,上海妇女儿童慰问团到抗日前线演出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后流传全国。
1937年8月,中国剧作者协会组织于伶、崔嵬、马彦祥宋之的、阿英、塞克等17人参加写作的、由夏衍、张庚、郑伯奇、孙师毅等4人整理话剧的《保卫芦沟桥》在上海南市蓬莱大戏院正式公演。
1937年8月,《救亡日报》正式出版。社长郭沫若,主编阿英,主笔夏衍。
1937年9月,《七月》在上海创刊,胡风主编。诗人绿原、曾卓等形成贯穿抗战期间的重要现实主义诗歌流派,被称为“七月诗派。”
1937年10月,西北战地服务团成立于延安,团长为丁玲。
1938.3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在汉口成立。周恩来为名誉理事,老舍负责主持日常工作。
1938年4月,张天翼小说《华威先生》发表,活画出“抗战官僚”华威的形象,引发“抗战文学暴露问题”讨论。
1939年2月,“文协”机关刊物《文艺战线》创刊于延安。周扬主编。
1939年3月,抗战时期最为优秀的艺术作品《黄河大合唱》(冼星海曲,光未然词)写成。
1940年12月,巴金“抗战三部曲”第一部《火》在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其二、三部1941年1月和1945年7月上由海开明书店出版。
1941年 1月,音乐家任光在“皖南事变”中牺牲。其救亡歌曲《打回老家去》、《新四军东进曲》与歌剧《洪波曲》等广有影响。
1941年5月,《解放日报》创刊于延安,该年9月16日开辟文艺副刊。
1942年1月,萧红病逝于香港。其抗日小说《生死场》等影响深远,延安文艺界追悼。
1942年4月,郭沫若历史剧《屈原》在重庆公演,周恩来撰写剧评。
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将现代文学运动推向新阶段。
1943年5月至10月,赵树理创作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反映了抗日根据地的阶级矛盾与思想变化。
1944年初,钱钟书开始写《围城》,描绘抗战期间知识分子百态,1946年完成。
1944年,老舍创作并由良友复兴印刷公司出版《四世同堂》第一卷《惶惑》。
1944年,陈白尘创作剧本《岁寒图》,翌年在重庆由群益出版社出版,不久又创作《升官图》,抨击国民党政权的黑暗腐败。
1945年4月,歌剧《白毛女》在延安上演。
1945年10月,冼星海病逝于莫斯科。其《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均为抗战名作,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