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湛江市第二中学新校区里,学生们正在法治文化长廊前进行学习。刘冀城 陈建华 摄
我市着力抓好“源头工程”,以学校法制教育为基础,着力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校。通过将法治元素融入校园规划建设,让学校形成“以人为本、依典办校”特色法治文化,使我市在依法治校工作取得成效。
150米的法治文化长廊、法治宣传活动室、模拟法庭……日前,记者走进被授予“广东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称号的湛江市第二中学,所见所闻让人感受到校园里浓浓的法治文化氛围。
依“法”立规 让“法”入心
据介绍,湛江市第二中学把法治文化作为学校特色文化项目纳入学校的长远规划内容。成立法治文化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建立起政府部门与学校、社会联动机制,形成学生法制教育的工作网络,使法制教育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为有效开展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该校还专门编写了校本教材《二中法治教育宣传手册》,印发供学生组织学习。同时,利用法制教育周活动,以班为单位组织师生阅读学习,每学期每人写一份学法心得体会,提高学生法制意识和学法效率。
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内容。例如:在政治、语文、地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渗透《义务教育法》、《国旗法》、《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消防法》、《国家安全法》等法规,以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
从2014年3月1日起,学校全面开展法治文化进校园活动,从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到检查验收,不断将法治文化进校园活动引向深入,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师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有了很大提升,学校教学、生活秩序良好,学校治安管理得到加强。近年来,学校无刑事、治安案件发生,无安全责任事故,无群体性上访事件,无黄毒赌,实现了一方平安。
夯实阵地 以“法”育人
市依法治市办负责人指出,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学校要实现从要求普法到自愿普法的转变,开展系列普法活动,有利于依法办学,有利于依法从教,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也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湛江市第二中学就是以“十个法治教育阵地”的创建模式不全面加强学校法治文化:
一是不断加强法制教师队伍的培训。每年6月、12月,固定为学校“法制安全教育月”,各班召开以法制教育内容为主题的班会课,组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等。通过演讲比赛、提问抢答、参观开云(中国)展览和组织报告会等法制教育活动,教育学生人人知法、守法、护法。
二是集中进行法制教育讲座。通过防空疏散演练提高师生的国防意识教育;组织观看禁毒电影和录像等。在消防安全教育方面,学校高度重视,制定工作方案、成立专门机构,现场灭火救援疏散演习等,汇编《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汇编》,《消防安全常识》等读本。
三是设立“法制频道”栏目。利用校园广播站,专设一个“法制小视窗”,每天播放“校园法律知识小广播”。此外,在图书阅览室订《法制日报》、《人与法》等报刊,为师生学法提供阅读资料,形成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教师依法施教,学生知法、守法的良好局面。
用“法”熏陶 带动效应
在湛江市第二中学,有一条从教师宿舍、学生宿舍到学校公共食堂的法治文化长廊,这里成为师生学法、用法、守法的阵地。学校还建有学生法治论坛室,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法治学习活动,学生通过模拟法庭学法知法用法。在可容400人的法治文化多媒体室,备有法律、法制影片、心理健康教育等书籍,用于法规讲座、法制影片或案例播放、法律图书阅览。
学校设有心理辅导室,配置心理测评软件,把心理健康教育、人格教育和法制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展 “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法和学法研究”国家级课题研究,推行面向全体学生的积极心理教育和积极心理咨询的方法,向班级管理工作的渗透,向相关学科教学的渗透,建立心理预警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能力,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法治文化进校园给师生送来了丰富的法治盛宴。教师通过参与法律知识活动,加深了对《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理解,明确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师德师风也有了明显提高。学生迟到、逃课现象大大减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考试作弊率下降80%;沉迷于网络的学生比例大大减少;校园周边及在校学生中盗窃、强行索要他人的财物、赌球等恶性事件几乎绝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