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灯谜希望湛江能传承
相对于热闹的大舞台,在金竹园前方有两个小舞台,分别有顺德灯谜协会与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的两个猜灯谜的擂台,虽然也总是围满了观众,但大家都在默默认真思考,一旦有人猜出,才会爆发出掌声。这里就显得别有风趣。
在顺德灯谜台,只见顺德灯谜协会的老师们将“祝第三届岭南民俗文化节圆满成功”这个主题句的每一个字都做成各种各样的谜面,要么猜一个字,要么术语,要么猜地名,要么猜节日等等,甚有意思。例如“祝”字猜一个作家,结果被一个男青年猜出是“贺敬之”,“三”字猜两个民俗节日,在他们的引导启发下被猜出是“春节人日”,围观的市民被这些饶有趣问的谜语激发了兴趣,大家分别对自己感兴趣的谜语和熟悉的范畴发起进攻。大家对猜湛江地名、湛江学校名都与湛江有关的谜语特别感兴趣,不到半个小时,湛江市民和岭师的学生就猜中了十个左右的谜语,其中包括猜出“诗成小醉”(打一湛江地名)是“麻章”。顺德灯谜协会会长邓泽权说:“我们打听了,知道湛江没有灯谜协会,难怪大家不太熟悉猜灯谜,但是市民的文化底蕴还是不错的,希望湛江的灯谜爱好者早日成立自己的组织,将猜灯谜的这种民俗文化传承下来。”
在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的灯谜台,一天下来,被湛江市民猜出了400多条灯谜。他们这一次一共准备了两千多条灯谜,还特别就湛江的地名、特产、水果、人物制作了一批灯谜,受到湛江市民的欢迎。他们同样打听到湛江没有灯谜协会,能在这种没有专业组织传播和培训的情况下,以自己的文化底蕴,猜出这么多,他们感觉很欣慰。他们领队 镇凯先生是汕头日报著名的记者编辑,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常委、省灯谜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传播办副主任,他和同来的三位老师高度赞赏湛江美丽、清洁、文明,湛江人有礼、诚信,特别是的士司机文明礼貌、不宰客。他们非常喜爱湛江,因此 镇凯先生希望能帮助湛江人补上猜谜语的这一课。他说潮汕的不少中小学都开设猜谜语的课程,猜谜语的民俗文化扎根在民间,群众基础非常好。他作为省灯谜学术委员会的副主任,非常愿意给湛江提供这样的便利和帮助,无论是学生教材,还是其他的资源,他都愿意无偿地帮助。他借晚报发出邀请,希望湛江有学校、老师或其他的组织来与他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