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诗歌的理想精神
1999年,湛江徐闻籍诗人黄礼孩在广州创办了《诗歌与人》诗刊,至今已出版了30多期。该刊曾先后推出“70后”“中间代”“完整性写作”“女性诗歌”等诗歌概念和专题,推动了中国当代诗歌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诗歌界和媒体誉为“中国第一民间诗刊”。
2004年,《诗歌与人》杂志设立“诗歌与人·诗人奖”(后改为“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该奖评委只有一个人——即由《诗歌与人》杂志独立主编黄礼孩,依据自己对世界、诗歌、艺术、审美和人生阅历所形成的美学观来评判获奖诗人及其作品,别具一格地抛开集体举手票决的形式,体现个人负责、独立的评奖风格。
经过10年的努力,目前“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已上升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国际诗歌奖。在欧洲甚至被诗人们视为“中国诗歌界的诺贝尔文学奖”。“该奖秉持了一种高水准的评审原则,坚持诗歌的理想精神,独立的判断,不为世俗的功利所左右,让该奖凸现纯净的光芒。”
黄礼孩和他的诗歌奖
10年来,为了保证奖项的纯粹性,尽量避免商业化和行政色彩,黄礼孩和朋友不得不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来完成相对干净的颁奖典礼。“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秉持一种纯粹的民间立场,以高水准的评审原则,坚持诗歌的理想精神和独立判断,在中国各民间奖项中独树一帜。
为了确保诗歌奖每年都能顺利举办,黄礼孩通过业余时间帮别人写音乐短剧、歌词、主持人串词等方式挣钱投入其中。“这么大的个人资本投入、这么大的工作量、这么经久不衰的激情、这么坚定的信念,让人感动。”有诗人评价。
本届“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获得者丽塔·达夫说:“被颁予该奖项,非常感谢诗人黄礼孩。能继安德拉德、英娜·丽斯年斯卡娅、托马斯·萨拉蒙、扎加耶夫斯基之后获得这个奖项,感到非常光荣。”“黄礼孩先生把这样一个纯粹的、独立的、富有高度、富有品味、富有抱负的奖项颁发给我,非常感谢。”西川说,黄礼孩以一个诗人的标准构成了文学内部的声音。
黄礼孩说,每一个奖都有自己的命运。每一种诗歌奖都应该在岁月中坚守一种品质,每一种诗歌奖都应该赋予它应有的想象力。如此,诗歌才能与各种艺术衍生出新的审美。“这个世界没有要求我去写诗、去办刊物或者去做一个国际诗歌奖,我也没有义务去做这些。但人活在世间,不能只关心实惠和享乐,总得干点有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