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湛江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修复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不仅在湛江奥体中心修复工作中,将充分考虑湛江的气候条件,从抗风等级、技术维护、装备提升、材料选取上进一步加强,打造“加强型”奥体中心;而且在湛江文化中心等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中,也将吸取经验、着眼长远、优化设计,不断提高抗灾减灾能力。
筹建中的湛江文化中心选址于赤坎调顺岛军民大堤东南方向,包括大剧院、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等骨干文化设施,从规划方案上看和位于海东新区的湛江奥体中心同样是临海建筑群。据悉,参与湛江文化中心规划设计的外地专家和工作人员将来湛江进行实地考察,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设计,把湛江文化中心打造成真正的“传世之作”。
强台风“彩虹”正面袭击湛江,影响广泛、损失惨重。在此前召开的抗击“彩虹”强台风救灾复产工作座谈会上,省要求各有关部门要通过加大投入,提高抗灾等级,建立健全机制,不断提高抗灾减灾能力。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救灾重建,进一步提高建筑、交通设施、电力通讯、农田水利、岸线堤围的抗灾等级,抓紧制订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切实提高防风防汛能力。还要利用此次救灾复产的契机,科学规划,因势利导,把救灾复产与渔港建设、渔船改造、渔业转型、种苗培育等工作结合起来,促进现代农业、现代渔业发展。
同时,气象部门要与宝钢湛江钢铁基地等重点企业联合,设立气象观测点全面收集资料,组织专家深入研究掌握灾害气象规律,提出改进抗灾效果的方法和措施。各地要做好救灾物资设备配备,如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加油站一定要自备发电机,避免因停电油品供应不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影响各重点单位自备电机的运转。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细化灾害天气应急预案,根据各种灾害天气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及演化规律,切实做好各个环节、方方面面的应对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