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修族谱,梁方华(右)拜访村民。(资料开云(中国))
传承
一家三代人坚持修族谱 大量修编族谱无偿捐赠
除了珍贵的地方志之外,梁方华还向市图书馆捐赠了沉甸甸的各种族谱。
“家谱收集是图书馆地方文献收集整理、保存、开发利用的工作内容之一,意义重大,其中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市图书馆副馆长何力22日介绍,虽然市图书馆此前也收藏有一些清朝、民国等时期的族谱但数量很少,像这种由村民自主赠送的大量族谱更是鲜有。
“国有史,县州有志,族要有谱。族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史、志、谱三大文化遗产之一。谱可补志之不足,而志又可补史之不足,可见修谱工作既艰巨又光荣。”梁方华说,他祖辈三代均参加过修族谱工作,爷爷及父亲也是村里村外知名的谱牒“土专家”,梁家可谓谱牒世家。上个世纪60年代,梁方华从湛江市卫生学校进修后返回老家,在医疗站当起“赤脚医生”,以行医为主,半务农。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便开始从事修编族谱工作。
梁方华不单为本地村庄编写族谱,也为不同姓氏甚至外地的村庄编撰族谱,如遂溪县冷水村、大岭村、高楼村,麻章区湖光镇那柳村、麻章镇李家村、郭家村、甘霖村、调塾村、厚礼村、西厅村,东海莆僚村、调屋村及硇洲、廉江、化州、吴川各地村庄。梁方华深入到各村及其他姓氏村调查了解,从中也化解各兄弟村的纠纷,使他们以和为贵化矛盾为友好。修族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既要忠实于现状,又要照顾各兄弟氏族村的口味。“总之,修族谱是群众的需要,是世系传承的需要,我会一直坚持干下去!”梁方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