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余导演在湛江与奋战在抗风复产一线的环卫工人聊天,积累创作素材。
塑造鲜活人物讲好故事
陈俊余获奖力作是微电影《焦裕禄在洛矿》,为什么这次又拍焦裕禄题材的作品?在影视圈略显浮躁的快餐文化和市场化大潮前,主旋律影视作品如何吸引观众的关注?
陈俊余非常有责任感地说道:“《少年焦裕禄》确实是宣传主旋律的作品,但也会因为其引人入胜的故事讲述来吸引广大观众的眼球,提升大众对主旋律的认知。我认为,主旋律不仅是狭义上的政治思想宣传,而更应该扩大至广义的层面,比如宣扬传承中华文明基因、传播正能量的……都应该属于主旋律范畴。”
“从心理学角度讲,18岁以前是一个人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因此,《少年焦裕禄》的人物塑造,不仅是对其的成长历程的故事讲述,同时要展示其鲜活的人格光辉,他的形象应该是——可爱的,机智的,富有爱心的,爱国的,勇敢的……过去,《小兵张嘎》《一封鸡毛信》等主旋律作品,同样深受大众欢迎,至今仍是经典嘛!”
让更多影视作品来湛取景
“强台风‘彩虹’袭击湛江的时候,我正在外地工作,一直非常牵挂和关注家乡的情况,时常通过电视、网站、微信等了解湛江的救灾复产进展。通过湛江晚报等知道这次抗风救灾复产中所涌现出很多感人事迹之后,自己非常感动,将来有机会也想为家乡拍相关题材的电影,传递正能量,让外界更好了解湛江。”
陈俊余回忆,在1996年“9615号”台风登陆湛江时,他曾亲身经历过,“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自己去市林业局办事。下楼时,我刚进电梯台风就导致停电,我足足在电梯里困了4个小时。出来后走上街头一看,那真是惨不忍睹。不过,如果当时电梯没出问题,自己出去楼外正碰上台风刮起、杂物满天乱飞的话,说不会遇到危险,想想还真是后怕。”所以,感同身受的陈俊余也萌发了相关的创作意向,“此外,我还在和湛江有关部门协商,计划拍摄一部海洋题材的电视剧。总之,作为湛江人我很想为家乡多做点事情,争取让更多影视作品来美丽雷州半岛取景拍摄,甚至多拍一些湛江题材作品,这是我由衷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