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湛江举行的“纪念广东南路抗战胜利暨广州湾光复7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论文评选结果近日揭晓,南路革命研究所兼职研究员黄稼跃、陈健所写的《零式战机揭南路抗战空白考》获“优秀论文奖”,得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庞松和广东省社科院教授、广东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黄振位等专家的肯定。
利用黄稼跃、陈健不久前回家乡的机会,记者对这对出身自革命家庭、今年均已57岁的夫妇进行了专访。
在日前举行的南路抗战研讨会上,黄稼跃夫妇向记者展示他们收集到的“零式”战机照片。
经历:出身革命家庭对抗战史兴趣浓厚
“我是土生土长的湛江人,老家在东海岛,毕业于复旦大学地理系;我的爱人陈健则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我们夫妻俩现在都在深圳从事知识产权方面的工作。”
黄稼跃介绍,自己的父亲黄轩1938年参加了抗战,黄轩家族同辈中有4人获得国家颁发的抗战胜利纪念章,黄家被颁“革命之家”牌匾。在家庭氛围耳濡目染下,黄稼跃、陈健对研究抗战史也产生了浓厚兴趣,虽然他们的本职工作都是知识产权领域,但怀着对家中抗战长辈的敬意、对历史的负责,他们以极大的热忱,从深圳自费多次来到偏远的徐闻海边小渔村,通过搜集资料、实地走访,终于还原了74年前一次重大历史事件的真相。
挖料:从纪录片和回忆录中发掘线索 通过专业知识分析判断和定位
原来,有历史研究人员指出——抗战时期,曾存在着一条“南路海上驼峰航线”,“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湛江,当时在‘南路海上驼峰航线’上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有一次,黄稼跃夫妇看到一部介绍日军零式战机的二战历史纪录片,又查找到美军飞虎队总机械师纽曼(战后任美国通用公司副总裁)所写的官方回忆录记载:1941年11月26日,雷州半岛的Teishan百姓,发现了两架迫降在海滩上的日军零式战机,抓获了两名日军飞行员。当地抗日武装将飞机分割后装运送到柳州,由纽曼等重装。
但纽曼仅详细记载了日机从柳州—桂林—昆明—卡拉奇—美国的过程,对于事件开头却语焉不详。地理高材生出身的黄稼跃,通过地形地貌、海岸线、洋流等专业知识分析判断——Teishan(粤语音是“前山”)就是徐闻前山镇。但前山镇有30多个村,“当年这一带比较荒凉。甚至直到解放初期我们家中长辈从南京大学植物系到这里勘察橡胶资源时,看到当地荒山野岭,甚至还能见到华南虎的踪迹。要彻底拨开历史迷雾,还是要到现场看看。”
真相:夫妇自费实地走访 还原历史事件真相
为了找到人证,今年8月、9月间,黄稼跃夫妇利用节假日,多次开车从深圳来到徐闻,搜集资料、实地走访,终于找到了3位八、九十岁能佐证当年事件的老人,详细补充了重要史实:1941年11月26日,两架日军零式战机因迷航油耗尽,迫降在当年荒无人烟的徐闻罗斗沙岛海滩上;两名日军飞行员涨潮时被冲向对岸前山镇的海山村港湾,被渔民捞起押到前山的乡公所,并有现场目击渔民报告有日机迫降的事情。很快有中国军人来带走日军飞行员、运走日机,并通过“南路海上驼峰航线”徐闻—琼州海峡—硇洲岛海域—防城港,突破日军封锁线经海路上岸再运到柳州。
“徐闻的几位老人证实——1941年11月26日发现日机迫降海岛的是当地渔民,甚至还把飞机轮子割下来做鞋底;当时,渔民从海水中捞起飞行员时才看到他们佩戴的日军肩章和领徽,于是赶紧将飞行员押送到前山乡公所;后来,有几个携带武器吃‘公家饭’模样的人开车赶来,商议如何运走日机和飞行机。”
后来,这两架日军零式战机被辗转运到美国,加上俘虏的日军飞行员,使美军获得了宝贵战机实物数据,尤其是飞行员口供和驾驶战斗经验,使美国成功研发出专门针对零式战机的山猫F-6F战机,1942年8月投入实战,逐渐扭转了太平洋战争的局势,为二战进入转折点、同盟国最终获胜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