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由岭南师范学院、湛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湛江市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刘宝光教授书法作品展在位于湛江开发区的湛江45号美术馆开展,吸引了很多港城市民自发前来观展。
近日,记者对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岭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刘宝光教授进行了专访。
受家乡文化熏陶迷上书画
“我老家在河南信阳光山县,文化传统氛围很好,有很多老一辈的读书人,像我父亲就曾上过私塾。在这种环境熏陶下,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写字,当然那时候还只是自学式的涂鸦之作,尚没有经受过规范训练。”
好学的刘宝光,从读中专到拿到本科文凭,一直都勤练三笔字。自1984年至今,他分别在河南信阳师范学校、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岭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从事书法教学工作。1992年至1993年期间,入南京艺术学院进修书法专业。
2004年,刘宝光作为引进人才正式到湛江工作,到当时广东省第一个本科书法专业任教,“其实2003年我就提前来湛江看了看,看到这座海滨城市风景秀丽、环境优良、气候宜人,而且人文气息非常浓厚。自己很满意,就欣然南下一直在这里工作、生活。”
每天坚持练字三小时
“我热爱书法,其已融入了我的生命。自己每天都要坚持写上约三小时的字。”
刘宝光长期坚持理论研究和书法创作,真、草、篆、隶、行五体皆有涉猎,以行草、隶书见长。研究方向定位在:广东书法史、书法美学、书法技法理论等方面。从事书法本科教学以来,长期担任书法基础、书法创作研究、书法技法理论、书法学科教学论等课程以及泰国、韩国、印尼、越南等国家短期留学生的书法教学任务。他所辅导的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各级各类书法展赛活动,已有300多人次获奖、入展。其中2012届学生张芳炜在校期间的作品,入展《全国首届册页展》《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等由中国书协主办的展览;2013年专业学生参加《广东高校首届书法篆刻学院展》,入展获奖人数居全省第二。
湛江书法艺术大有可为
“湛江有一大批热情的书法爱好者,本地很多青少年从小就练习书法,雷州甚至被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我认为,书法教育和书法艺术发展在湛江大有可为。”刘宝光说道。
但是,也有个别人认为——如今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电脑打字正在逐渐代替手写,连手写都将淡出实用领域,遑论书法?对此,刘宝光认为,既要关注工具替代的历史发展趋势,又不可忽视文化艺术复兴的当代诉求,“每个时代都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书写工具和使用功能。书法传统的泛化当然包括书写工具的选择和功能转换。中国古代长期处于农业社会,生活节奏慢,选择毛笔作为书写工具,有其内在的普适性。人们在掌握书写规则以后,有时间有精力将毛笔的性能发挥到极致,加之丰厚的人文背景,有利于书法高雅品质的形成,全社会对书法的认同又促进了习书风尚向高难领域挺进,文人优游闲适的心态和激越忧愤的意识,又让书法出现多种风格和式样,在文史领域大放异彩,甚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
刘宝光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人们文化需求不断增强,书法作为人们休闲、怀旧、娱乐的手段方式之一,不但已经列入基础艺术教育系列,还昂首进入高等教育系列,有了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学科层次,“早在2011年8月,教育部就颁发了《关于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这是国家用行政手段对书法教育的肯定和支持。我们应共同努力,在湛江全市中小学里更好推广和普及书法教育,让广大青少年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全面发展。”刘宝光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