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们在学习检索网上图文资料。张锋锋 摄
1月15日,由市文广新局主办、市图书馆承办的湛江市公共电子阅览室培训班在岭南师范学院举行,约150名我市各县(市、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街道)基层文化站相关工作人员参加。省图书馆专家专程来湛,讲授公共电子阅览室计算机操作、信息管理系统使用、日常管理规范等内容。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我市已基本实现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全覆盖,目前我市大部分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都完成了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任务,待正式上线应用后,等于在街道社区、镇上甚至是村里就能和广东省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直接联网,实现海量浏览和检索服务,为广大基层群众打开通往更广阔知识海洋的大门。
以未成年人、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等为重点服务对象
“省图书馆已经实现了与国家图书馆的VPN网络对接。目前已经拥有超过120TB的中外文数字资源,具体内容包括近150万册中外文图书、750多种中外文期刊、7万多个教学课件、18万多份中外文档案全文、1万多张开云(中国),以及3000多种讲座和地方戏曲等视频资源,这些都可以通过公共电子阅览室,到广东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专题网站浏览和检索服务。”专程从广州来湛江授课的省图书馆专家颜虎介绍道。
“这太好了,简直是‘鸟枪换大炮’啊!”遂溪县江洪镇文化站站长苏贵听课后,高兴地说道。他介绍,江洪镇总人口约4万,目前镇和村文化站共有10多万册图书,其中大部分是由省里下发的,“镇上、村里很多人都喜欢看书,农业种植、养殖技术等方面的书尤其受欢迎。但是,实体书毕竟数量有限,更新相对较慢。公共电子阅览室正式上线应用后,将与广东省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直接联网,广大基层群众可畅享海量文化资源!”
据悉,公共电子阅览室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为目标,以未成年人、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在城乡基层努力构建内容安全、服务规范、环境良好、覆盖广泛的公益性互联网服务体系。
已基本实现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
2012年,国家文化部、财政部印发了《“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广东是全国第一批9个试点省(市)之一。
湛江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李晖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市建成县级图书馆9个、县级文化馆9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20个、村(社区)文化室1799个,基本实现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全覆盖,“目前,我市大部分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都完成了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任务。因此,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提升阅览室的使用价值,确保公共电子阅览室运行安全、规范、有效,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是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发展到新的阶段,为保障基层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而推出的一种创新服务模式。实施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将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提供公益性上网场所,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活动。
包括提升完善公共电子阅览室在内,“十三五”期间,我市将要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通过五年时间的努力,全市普遍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群众需求相匹配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活动设施和场所,培育壮大基层文化队伍,改革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标准化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其中,今年计划每个县(市、区)各建成2个以上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到2018年,全市三分之二以上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基本达到省二级标准,村(社区)文化室在“五个有”基础上实现提档升级。到2020年,全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总体水平要实现粤东西北领先,形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服务网络,进一步提高文化惠民和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