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广源在生命最后一刻的住院期间,仍孜孜不倦地阅读报纸。
曾广源生前和老伴许维夏合照。
开云官方网页版讯:春雨在濛濛的下,春苗在萌萌的抽芽。自然界就是这样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在周而复始地新陈代谢。2016年3月12日清晨,在濛濛春雨中,我们敬重的老新闻工作者曾广源,走完了他的84载人生历程。
1950年,迎来新中国成立和熙春风的南海滨城湛江,也迎来了一批有志建设祖国南疆的热血青年。在当时浩浩荡荡的湛江农村土地改革工作队中,就有一名就读于南方大学、时年十八欲在火红的革命大熔炉中舒展自己满腔才志的年轻人。他,就是曾广源。这位在湛江市土改工作队积极肯干、尽展才华的“笔杆子”;更在1952年自己才满20岁之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曾广源先后经历了“肃清胡风反革命集团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前者他被打成了 “小胡风”;后者,他更为污为湛江的“小邓拓”。 面对撤职、降职、开除党藉(后改为留党察看),但他始终没有放下自己手中的那杆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1980年,曾广源的冤案得以彻底平反,他被任命为湛江市委宣传部宣传科科长,1983年兼任湛江市外宣办主任,主管对外宣传工作。他那支饱含人间真情的生花妙笔,真正得到尽抒胸怀、浓墨重彩地写出一篇篇歌颂南海滨城湛江政治、经济、文化、体育、人物、风情蒸蒸日上的好文章。1993年退休后,更在香港《文汇报》发表了《百年一见暴雨袭粤西》、《港人关心粤西救灾》;被美国《华埠导报》转载了他对湛江水产专科学校(广东海洋大学前身)熊大仁教授的报道近20篇影响深远的文章。2000年,《红旗》杂志社为庆祝建党80周年编辑的国家级大型文献《鲜红的党旗》,曾广源的事迹入选。他并被邀请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鲜红的党旗》出版座谈会。
曾广源生前,他的战友、湛江市文化局原局长祝宇在描写他的文章中,就妙改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诗“敢遣真情上笔端”来概括他对新闻工作的那份赤诚;今天,曾广源老师在濛濛的春雨中离我们而去,让我们满怀敬意地用“永浸春温凝笔端”这句,来为这位永远以写作为己任、终其一身笔耕不缀的老新闻工作者送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