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1日,赤坎“民国风情街”第一期工程已经开始动工建设,引起市民广泛关注。
湛江市人大代表梁世恒建议,应趁热打铁,将赤坎古商埠尽早申报全国历史文化街区,促进旅游发展与文化产业融合,打造响亮的湛江文化品牌。
【宝库】 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据悉,赤坎古商埠位于赤坎老城区,总面积达400多亩。其中,三民路片区更是地处老城中心,总面积约9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
赤坎古商埠尤其是三民路街区完全符合历史文化街区的特征:有比较完整的历史风貌;构成历史风貌的历史建筑、历史环境要素基本上是历史存留的原物;历史文化街区用地要有一定的规模,有著名的各地商会馆,体现历史风貌的特点;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和一般传统风貌建筑的用地面积达到建筑总用地的60%以上。徜徉其间,可以看到该片区房屋多为欧式风格建筑与岭南骑楼建筑混合的南洋风格建筑,是中西融合的产物,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景观欣赏和经济开发价值。
【建议】 尽早申报全国历史文化街区
“应趁热打铁,将赤坎古商埠尽早申报全国历史文化街区,促进旅游发展与文化产业融合,打造响亮的湛江文化品牌。”
湛江市人大代表梁世恒建议,要科学规划,按照“积淀历史、旅游观光、商贸文化、娱乐休闲”有机融为一体的理念,突出整合历史特色建筑、古商会、古商号和人文故事,打造古商埠文化特色明显、新文化元素齐全、商贸业态繁荣的历史文化街区。比如,在保留恢复历史建筑原有风情的基础上,规划各时期的历史文化博物馆、传统手工业一条街、饮食文化一条街、书画古玩一条街等,生动展示本地区的手工技艺和生活习俗,形成老街区的新景观;按照“修旧如初”的改造理念,遵照“古建筑与当代建筑并存,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并存”的原则,对古井、商会馆、静园、森园、宁园等有文物价值的建筑物保留原貌的前提下,适当进行商业改造;引导商家进行古商铺修复,还原具有传统商贸文化特色的“老字号”,彰显“老湛江记忆、新都市名片”。
“可以借鉴佛山‘岭南天地’和‘南风古灶’文化创意产业园改造项目的成功经验,引入有实力、有历史文化旅游开发经验的运作主体,来进行古商埠开发。”梁世恒还希望,将来考虑将改造范围从三民路、大通街片区,逐步扩大到东至民生路,西至九二一路、跃进路,南至中华路、光复路、中山一路、创业路,北至北桥河,“更好形成整体,连片规划开发,根据不同历史时代的特色和建筑风格,充分展示湛江城市发展的历史延续和文化特色。”
【展望】 继续强化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记者从湛江市文广新局了解到:“十二五”时期,我市不断加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成效显著。其中,唐氏墓群、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和法军指挥部旧址等2处文物单位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完成湛江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共登记了2065处文物点,其中古遗址257处,古墓葬205处,古建筑881处,石窟寺及石刻46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676处;2014年1月建成广州湾历史民俗馆,2015年1月完成陈明仁将军旧居复原陈列,2015年12月完成粤桂边区革命斗争史教育基地,并先后对外免费开放;2015年1月开始对全市41处湛江市名址挂牌保护。
据介绍,2016年,我市要继续强化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包括计划在2016年10月底前完成普查资料的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结果;协助市人大完成古村落保护的立法工作;完成《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和法军指挥部旧址保护规划编制》评审工作;完成《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和法军指挥部旧址文物本体修缮立项》;完成《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和法军指挥部旧址修缮工程勘察设计方案》的编制工作;完成广州湾法军指挥部旧址保护范围和建设空地带的划定工作等;积极推进赤坎“三民街区”古建筑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