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赤坎区曲艺家协会获悉,历来被省曲协评价为粤剧曲艺“绿洲”的湛江市赤坎区,目前正在申报粤西地区首个“广东省曲艺之乡”称号。赤坎有着丰厚的粤剧曲艺历史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已具备作为“曲艺之乡”的条件。
赤坎曲艺历史悠久
记者了解到,赤坎区开展曲艺活动,可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末。当时,作为广东曲艺形式之一的粤曲,从广州、香港传到广州湾。商人李秀然在赤坎开茶馆,聘请了“琵琶仔”操琴唱曲于席间,为顾客演唱粤曲。这就是初期以卖唱为谋生手段的粤曲艺人。
到了上世纪30年代期间,就有女伶郭湘文、小金钟等来赤坎与当地名伶小灵芝、乐师曾九等联盟,形成有一定阵容的粤曲艺术队伍,效仿省港在酒店开设曲坛,先后在赤坎南华、大中、京都等大酒店巡回演唱。抗日战争爆发后,一批作家、艺术家等逃难到赤坎,如粤剧泰斗马师曾、薛觉先、红线女等,赤坎区曲艺盛极一时。
到上世纪40年代初,又有一批少女拜师学艺,加入曲坛,如杨菊等。那时候的曲坛活动,从广州湾发展到梅菉、黄坡、安铺、坡头、遂溪等城镇。抗日战争胜利后,从广州、香港来赤坎的艺人,有部分返回广州,湛江曲坛一时显得萧条,但在街头卖唱的艺人仍坚持活动,达30多人。
解放初期,由文化部门主持成立“春风曲艺组”,巡回于各酒楼演唱。但因收入甚微,难以维持,于1957年结束,湛江市的专业性粤曲曲艺队伍也就此停止了。解放后,为宣传党的各项中心工作,各(县、市、区)文化馆、文化宫相继成立,举办曲艺培训班,培训演员。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粤曲活动曾一度停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赤坎粤曲演唱活动又得到恢复。1984年,湛江市曲艺家协会(简称曲协)正式成立,开始重组业余曲艺队伍,对曲艺事业起到发展、提高作用。
市井文化喜闻乐见
如今,曲艺在赤坎仍然非常普及,漫步赤坎街头,常常会听到悠扬的曲韵,让人时刻感受到浓厚的氛围,曲艺也成为了赤坎市井文化的重要形式。
赤坎区曲艺家协会主席程惠民告诉记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随着经济的发展,赤坎的民间曲艺活动欣欣向荣。赤坎目前有近30个大小曲艺社团,每年在社区和下乡演出数百场。各曲艺社团长期定时开展曲艺活动,参与的市民众多。“每当夜幕降临,赤坎各个角落都飘扬着悦耳动人的乐曲声,让人深深感受到‘曲艺之乡’的浓厚氛围。”程惠民笑着说。
通过各种比赛和节日演出活动,群众对粤曲演唱也有了新的认识,“发烧友”参加的演唱队伍不断扩大。目前,每天早上赤坎区各大小公园都能听到粤曲声和音乐锣鼓声,这些队伍完全由群众自发组织,成为自娱、自乐、互学、互帮的群众文化活动。
每逢过年,各社团还会举办“迎春曲艺晚会”、“曲艺茶座”数十场。重阳节,农村的老人很渴望观看粤剧曲艺节目,赤坎区曲协专程排练折子戏、曲艺联唱等节目,到丰厚村、调顺村、新坡村、文章村探望老人演出,老人们喜出望外。“三八”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等节假日,赤坎区曲协也灵活性地组织各种专场宣传活动。
曲艺人才层出不穷
赤坎有着深厚的曲艺底蕴和浓厚的曲艺氛围,人才辈出,既有不少功成名就的大佬倌,也有众多深有潜质的明日之星。
陈彩霞、黄涂丽参加第八届省青少年曲艺“明日之星”选拔赛荣获金、银奖;湛江曲协秘书长梁筱青于2010年参加全国青年德艺双优歌手大赛获铜奖;吴剑鸣连获第八、第九届省“四洲杯”大赛金奖;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举办的首届“粤曲私伙局大赛”,来自全省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66支队伍参加了角逐,吴剑鸣又获金奖……
湛江艺术学校和湛江小孔雀粤剧培训中心也为曲艺界培养了不少人才。从赤坎走出去的有粤剧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卓佩丽,著名文武生黄伟坤,深受港澳和海外欢迎的文武生梁兆明。此外还有朱显章、杨和成、庞秀明等一大批著名的粤剧名伶。在两广众多的粤剧艺术团体中都有赤坎人,在深圳罗湖曲艺城,也有不少赤坎走出去的音乐师傅和头架。
原省曲协主席李时成表示,经不完全统计,全省各地的粤曲社团中有一半以上是湛江人。
培养粤曲传承人
“一直以来,赤坎区都被广东省曲艺家协会评价为粤剧曲艺的‘绿洲’,目前赤坎正在申报‘广东省曲艺之乡’称号,为粤西地区首个,现在考核已经到了关键阶段。”程惠民向记者透露。
据统计,赤坎区现有国家级曲艺协会会员1人,省曲艺协会会员10人,市级会员50人,区级会员100多人,曲艺爱好者达一万多人。目前活跃于街道社区的民间曲艺社团都有固定的负责人,有固定和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定期开展活动。
“很多社团演出水平较高,可单独承担演出任务,可唱曲艺和演折子戏。”程惠民举例说,像今年成立的湛江市尧丰音乐曲艺团,由歌手、主持人和机关单位干部、大中专学校老师、银行员工等不同行业艺术爱好者组成,既有老一辈艺术家,也有80后、90后的年轻人。
为培养粤曲传承人,赤坎区曲协多次组织青少年参加粤曲培训班,请粤曲教师为他们上粤曲课,并制定“由浅入深,从小曲小调入手”的教学方法,组织一些“小曲演唱会”、“小曲小调争霸赛”、“明日之星”等比赛和培训课。
“曲协每年安排一至两次大活动,一是自身搞比赛,调动会员们的积极性,交流提高曲艺演唱水平;二是配合省曲协活动,选拔优秀演员参赛,从而不断巩固曲艺队伍。”程惠民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