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官方网页版讯:3月29日,雷剧名师林奋、曾成、曾健在湛江举行了简单的收徒仪式,分别将唐金凤、何冬娟、黄桂、陈忠生、徐娇艳和欧志明收为入室弟子。收徒仪式在雷剧前辈符玉莲、蔡葵、柯锦湘、陈乃明等人的见证下举行。
中国戏曲艺术自古讲究口传身授,传承有序。近两年来,国家对传统艺术和戏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一再强调“名家传戏”、“名家收徒”,通过一带一、一带二等方式传授戏曲表演艺术精粹,培养新一代青年拔尖人才。经湛江市艺术研究室积极推进与牵线搭桥,3月29日,雷剧名家收徒培养人才模式终得落实。
雷剧名师收徒是雷剧界的一件盛事,对培养雷剧人才、传承艺术薪火、振兴雷剧事业具有深远意义。
林奋收下2徒弟
3月29日的收徒仪式上,“梅花奖”获得者林奋特意换上平时很少穿的香云纱套装,还专门戴了个假发套,把自己打扮一新。
生于1955年的林奋是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雷剧的“一面旗帜”。 她根据自己的好嗓音形成了独特的演唱风格,开创了雷剧旦角唱腔新唱法。在43年的舞台实践中,她饰演过上百个不同类型的角色,演过青衣、花旦、刀马旦、老旦等行当,还反串过小生。她集主演、编剧、导演于一身,创作大戏、小戏、小品30多部。
艺术上的造诣和成就让林奋成为雷剧界当之无愧的“大姐大”,但更令人折服的是她对雷剧艺术的热爱和守望精神。当雷剧受到文化体制改革冲击艰难求生之际,她舍弃了广东文艺职业学院优厚的待遇和舒适的工作,回到雷剧团力挽狂澜,与剧团共度难关。
她端坐上位,接受爱徒唐金凤、何冬娟的敬茶,对她们来说,这是一个迟来的收徒仪式。
唐金凤自湛江艺术学校毕业后到湛江实验雷剧团工作,已追随林奋20年,并在林奋的悉心指导和栽培下成为实验雷剧团新一代的当家花旦。生于八零后的何冬娟受林奋教导8年,如今是民营剧团的当红花旦。虽然业界都知道她俩是林奋的爱徒,但是,正式行拜师礼,还是第一次。
也许师徒情义太重,也许是恩情太深,敬茶时一声“师傅”,师徒双泪垂。
林奋赠爱徒八字金言:真诚做人,真心做戏。
“做好戏先得做好人,一个好的雷剧演员,必须为观众服务,为雷剧服务,为舞台服务。”林奋说。
曾成收徒遂心愿
收徒授艺,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让雷剧艺术薪火相传,这是雷剧表演艺术家曾成多年的心愿。这一天,他终于如愿以偿,收下了黄桂、陈忠生、徐娇艳三位雷剧新秀为徒。
高兴,真该高兴!难怪这位一身硬气的老艺术家欢喜得情难自禁。
今年65岁的曾成1966年毕业于广东粤剧学校湛江分校雷剧专业,是陈湘老师的得意门生。他舞台实践丰富,艺术视野开阔,基本功扎实,他善演丑角,矮步、扇功、笑功、翅功尤为传神,同时也演过众多经典的角色,其中,他主演的《抓阄村长》荣获1992年度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饰演的牛德禄获1992年度湛江市文学艺术奖励基金会业余演员优秀奖、广东省第五届艺术节(1993年)演员二等奖。
“我收徒的目的是想把我的看家本领传下去,从头到脚。”曾成说,真正的雷剧绝活,得口传身授。
雷剧艺术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比如练翅功就得把握好戴头盔的位置,学会用内劲,身体协调,才能控制自如。扇功、腿功、矮步、笑功、吊绳等,这都是雷剧的特色绝活,但已经很少能在雷剧舞台上看到。跟随恩师陈湘几十年的曾成,从陈湘老师身上学了很多做人做戏的道理,深知让雷剧艺术后继有人是老师的遗愿,“唱腔体系、表演程式、舞台艺术,这些是关乎一个剧种发展的问题,我们这一代雷剧人有责任做好传承工作。”
最后,曾成送给三位爱徒的话是:清白做人,认真做事,尊师重道,孜孜以求。
曾健收徒谱新曲
著名雷剧唱腔设计曾健老师也收下了爱徒欧志明。
1957年出生的曾健是国家二级作曲,从1985年学习雷剧音乐唱腔创作开始,他在雷剧音乐唱腔创作的道路上已经连续走了30年,目前,他单独创作的雷剧新唱腔就有30多种,同时还创作了很多各种情绪的气氛音乐,使雷剧音乐唱腔不断丰富和发展,他的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 奖,首届中国小戏艺术节音乐奖,广东省第九届第十届艺术节音乐一等奖,第八届全国戏剧文化奖音乐设计金奖等,他为丰富、发展雷剧音乐唱腔,巩固、完善雷剧音乐唱腔体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为雷剧界目前唯一的专业作曲家,曾健一直想收徒传衣钵,毕竟,音乐唱腔是一个剧种的灵魂,要使雷剧发扬光大,有太多工作工做,单够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收徒授艺,他已经期待太久,终于,他等来了欧志明。
欧志明是一位憨厚勤奋的小伙子,曾得陈湘老师鼓励和指导,有一定雷剧音乐唱腔设计基础,他过去在民营剧团工作,去年被林奋看中,现已成为湛江市实验雷剧团的一员。
有了徒弟,曾健底气陡增,对于雷剧唱腔,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在雷剧唱腔奠基者陈湘老师创建的音乐唱腔体系的基础上,尽快完成雷剧唱腔的定腔、定板、定名工作,让雷剧音乐唱腔能更好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