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上午,湛江《红土》诗刊春雷号论文座谈会在赤坎举行。
开云官方网页版讯:2016年4月2日上午,湛江《红土》诗刊春雷号座谈会在赤坎举行,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学院院长,国家一级作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红土》诗社总顾问洪三泰,湛江市文联主席余伟民和湛江日报总编辑黄康生等有关部门领导、嘉宾及作者代表30多人参加了湛江《红土》诗刊春雷号座谈会。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学院院长,省文史馆专家组成员,国家一级作家洪三泰在湛江《红土》诗刊春雷号座谈会讲话。
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湛江文学主编梁永利在湛江《红土》诗刊春雷号座谈会发言。
当天的湛江《红土》诗刊春雷号座谈会由湛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市知名作家朱海湛主持。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湛江文学主编梁永利在湛江《红土》诗刊春雷号论文座谈会发言。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博士,南方诗歌研究中心主任张德明希望诗刊再薄一点,精一点并与网络接轨;遂溪青年企业家、《红土诗刊》出版赞助者、文学爱好者陈恩玉在湛江《红土》诗刊春雷号座谈会也谈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湛江市文联主席余伟民讲话时强调:“您把诗歌当风雅,我把诗歌当一生”引起作家们的共鸣。
湛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市知名作家朱海湛主持湛江《红土》诗刊春雷号座谈会。
遂溪青年企业家、《红土》诗刊》出版赞助者、文学爱好者陈恩玉在湛江《红土》诗刊春雷号座谈会谈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据了解,湛江《红土》诗社于上世纪80年代成立,至今已走过28年的历程。《红土》诗社社刊《红土诗报》也已出版了二十多期。《红土》诗社经历不少的风风雨雨,见证中国诗坛的潮起潮落,有过辉煌的时期,也有过低迷的阶段。但不管怎样,《红土》诗社的旗帜始终不倒,始终屹立在南半岛这块红土地上,顽强地生长,以诗歌的名义,以文学的名义,为湛江文坛乃至广东文坛增光添色,一度还引起过国内诗歌界的瞩目。
湛江《红土》诗刊春雷号座谈会一角。
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博士,南方诗歌研究中心主任张德明希望诗刊再薄一点,精一点并与网络接轨。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受经费之限,红土诗社一度中止过活动,《红土诗报》也一度停刊,这令从《红土》诗社成立以来一直关心关注关爱并对诗社充满期望的家乡籍著名诗人洪三泰十分着急。可喜的是,《红土》诗社的诗人们却没有因此而停止创作,他们仍一如既往笔耕不辍,并不停地在国内外的诗歌刊物上发表诗作,近年还涌现不少诗歌新秀,有的还成为国内诗坛耀目的新星。这又令得他们的老师——洪三泰感到欣慰。
原湛江日报副刊部主任、原《百花》版责任编辑陈迅在会上谈笑风生。
当代作家、诗人、出版人、书画家、艺术评论家、出身雷州、从上海赶回湛江的符马活有感而发,他透露自己写的“雷州换鼓”10多万字论文年内将出版。
湛江市文联主席余伟民出席湛江《红土》诗刊春雷号座谈会并讲话,他强调:“您把诗歌当风雅,我把诗歌当一生”引起大家共鸣。
去年初,洪三泰偶遇遂溪籍青年企业家陈恩玉,陈恩玉本也是一位诗人,对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给予很大的支持,在得知红土诗社目前的景况后,他决定资助红土诗社出版刊物,并在著名作家洪三泰的牵线下,回到湛江与红土诗社的诗人们座谈,商议红土诗社社刊的出版事宜。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下诗歌的发展方向,更好地与国内有名的民间诗刊保持水平,更好地集中展示红土诗人的创作实力,最后决定将原来的《红土诗报》改为杂志出版,与当下最流行最时尚最前卫的诗歌杂志接轨,让红土诗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今后的《红土》诗刊由湛江红土诗社主办,深圳市周鼎胜投资有限公司协办。
参加湛江《红土》诗刊春雷号座谈会的代表与领导及嘉宾合影留念。
湛江《红土》诗刊春雷号受到与会代表热捧,虽有瑕疵,但瑕不掩玉。
《红土》诗刊创刊号大16开本,厚达400多页,辟有“专家题词”、“红土诗星”、 “丝路快递”、“古词新韵”、 “新作港湾”、“红蓝系列”、“ 小荷初露”、“八面来风”、“散文诗页”、“诗人走笔”、“诗情画意”、“红土论坛”等12个版块,刊登数十位湛江本土诗人的诗歌新作,并配诗人照片和简介。该诗刊号还刊登湛江市外包括国内目前最活跃的近10多位诗人的作品和评论。《红土》诗刊立足湛江本土,既有南半岛的地域性,又打破地域的禁锢,面向全国和世界,提倡开放和包容;《红土》诗刊主打本土题材,既亮出湛江鲜明的红、蓝、绿主色调,又提倡大胆探索,形式多样化,鼓励先锋派;《红土》诗刊既推崇创作,又强调批评,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