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筑梦”诗文朗诵会在湛江影剧院举行。 记者 吴文康 摄
“海洋在湛江家门喧嚷,一个个世纪在浪中滑翔,湛江,青春的湛江,浪拍门楣,梦语绕梁”……4月28日晚,以“古港新韵,海丝远航”为主题的“丝路筑梦”诗文朗诵会在湛江市影剧院举行。
《硇洲古吊》、《沁园春 湛江港》、《春天,倾听海东》……一首首饱含对雷州半岛热爱之情的诗文作品,在古筝、古琴的旋律中,在朗诵者抑扬顿挫的吟唱中,令观众陶醉其中。诗歌朗诵会结束,他们对“丝路筑梦”活动赞不绝口。
诵声朗朗赞湛江
雷州半岛文化渊源流传,诗歌文学丰富。因为拥有丰富的红色历史和众多赞美半岛人文风景的壮美诗篇,“丝路筑梦”诗文朗诵会在强大的文学文本的支持下诞生了。
诗文朗诵会上,半岛古韵、红土情怀、港城脚印、蓝色崛起等四大篇章重现半岛人文历史,讴歌港城火热生活,共航21世纪新丝路,述说着雷州半岛两千多年血与火的历史。20多首诗文被朗诵者娓娓道来,寻找苏轼、汤显祖的雷州足迹,演绎冰心、艾青醉心湛江之作,放歌本土名家激情诗文。选颂本土诗歌,更能贴近当地群众,更接地气。
本地诗歌爱好者声情并茂地演绎了20多首歌颂湛江的原创诗歌作品,既有苏轼、汤显祖、解缙、吴国伦、董必武、冰心、艾青、秦牧等歌颂湛江的佳作,又有邓碧泉、洪三泰、黄礼孩、梁永利、邓亚明等本土诗人的力作。本次诗歌朗诵会还将诗歌朗诵与沙画配景、钢琴配乐有机融合,表现形式创新,历史在形声和舞美中立体呈现。
市委组织部一位热爱文学的公务员拍下了现场画面,发到微信里,与朋友分享。
搭建平台全民共享
当晚的朗诵会,参与朗诵的表演者有来自在教育一线工作的教师,也有法院法警、基层干部等,有受过专业教育的电台主播,还有热爱诗文朗诵的普通市民。20多首诗文的轮番上演,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海门鲸浪吸碙洲,诸将当年扈跸游。”明代文学家吴国伦的《硇洲吊古》在舞台上朗朗飘起,这个节目由市公安局吴颖和市边防支队冯笑联合演绎。冯笑说,每次朗诵诗文前自己都会认真做好功课,采用这种易于接受的方式,让观众更加印象深刻。
他的搭档吴颖是一名朗诵的爱好者,也是湛江市朗诵沙龙的成员。为了将朗诵效果达到更佳,吴颖特意查阅了相关诗文的资料。“朗诵前,一定要去了解诗文的背景,诗人当时的心情和历史文化,就像吴国伦这首《硇洲吊古》,反映的就是诗人对于明王朝命运的忧虑,那朗诵时就要用悲壮的语气,让观众感同身受。而且古诗文朗诵难度也不小,许多古诗文拗口,生僻字较多,这就需要朗诵者反复揣摩。”
来自南海舰队的张阳翠,是当晚唯一一个歌唱节目的表演者。为了演出,她排练了三天。张阳翠是湖南人,但自己一直很喜欢湛江文化。在后台听到了正在朗诵明代戏剧家汤显祖所著地《白沙海口出沓磊》,她说:“我很喜欢这首诗,其中‘东望何须万里沙,南溟初此泛灵搓。不堪衣带飞寒色,跳浪兼天吐石花’把大海描述得如此壮观美丽,令人陶醉。”
民间诵读力量是一支庞大且极有潜力的队伍,他们因“丝路筑梦”而聚合,如果民间与政府能联手,多举办几场朗诵会,势必能为民间诵读力量的壮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化惠民落到实处
“太激动了,我的情感一直随着诗歌朗诵会的内容起伏着。很久没有听过诗歌朗诵了。我在学生时代也喜爱朗诵,希望以后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朗诵会。”廖小姐在外地求学,适逢假期返回家乡湛江,陪同家人前来观看朗诵会。
廖小姐说,一场朗诵会让她看到了蓝色的海洋、红色的土地,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她从未如此真切地感受家乡的美。“光、电与LED大屏幕的交相呼应,使朗诵会具有了立体的多重视角,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诗文朗诵会接近尾声,诗文爱好者王良先生依然听得格外认真,把自己最热烈的掌声献给了最后一首诗。他说:“湛江有很多优秀的诗人,这种用诗来表现红土情怀的方式非常贴合人心。”
“整个诗会的场面、朗诵、情境表演都很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开发区一家公司上班的刘先生说。“我前几天就知道本次朗诵会有很多精彩的节目,天天盼着朗诵会举办,今天在听着诗文朗诵的同时,还看到了精彩的沙画、钢琴配乐表演,让如歌一般的诗文更有意境了,今晚的朗诵会比想象中的还好。”来自湛江文化系统的一位诗文爱好者如是说。一位退休的老干部在看完诗歌朗诵会后说,这场朗诵会的视听效果让他感到震撼,湛江人太需要这种高雅的公共文化活动了。
知名作家洪三泰则认为这次的朗诵会意义非凡,是湛江的深厚文化底蕴的生动展示。新老诗人、作家、艺术家以不同形式多元多角度歌颂美丽的湛江。文学艺家的同台亮相,更是给了群众亲近文学的机会,是文化惠民的一种真实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