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文创产品+非遗品牌为文博会“点睛”

2016-05-18 11:37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刘金凤

    作为“中国文化第一大展”,第十二届深圳文博会传递了一个明显的风向:优秀文化与各产业深度融合,“文化+”已成新业态,而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文化+旅游”、 “文化+产业”、“文化+科技”等新业态的点睛之笔,从“供养”走向大众生活。

    据统计,本届文博会上,超过30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在现场展示技艺,与观众交流互动,让人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那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中,有的创新载体,有的创新工艺,内里则是丰富神秘的非遗文化。这样的文创商品透着古雅时尚的气息,美观新颖又实用,颇能激起人的购买欲。如山东将Q版的人物、现代的花雕、镂空的设计等流行元素植入香具、茶具、文房四宝中,传统与创新结合的“徽字号”文创商品让人眼前一亮。

    此外,不少商家已经不满足于开发文创商品,而是致力于做品牌。在“非遗生活”馆,这里有身着民族服饰的水族妇女和苗族妇女进行国家非遗项目马尾绣和苗绣的技艺展示。馆内一个红色香包是马尾绣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宋水仙的作品,简洁实用的购物袋型设计,以祥云和凤凰装饰,鲜艳的红色皮革上绣满了缤纷的彩云。因为包含了非遗传承人的手工技艺,这个香包价格26000元!

    记者了解到,“非遗生活”是一家致力于呼唤非遗回归生活,将非遗文化与品牌在创新中融合,进而推动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公司。创始人魏素莹是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近乎痴狂的人,她工作之余,二十多年来在全国各地寻访非遗文化,并对现代高效快消品冲击下非遗传承尴尬的处境深感忧虑,从而感到了自己责任与担当。

    非遗源于生活,也应回归生活,只要有一个需要转化的过程。于是,魏素莹组建团队,与非遗传承人合作,希望通过对非遗的产业化开发达到传承和发扬非遗的最终目的。

    “一个产品要为人所知,需要品牌;一种文化要走向世界,需要品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自立于民族之林,更需要品牌。”魏素莹说。

    “非遗生活”给我们提供了“文化+产业”的又一个范例。非遗需要保护和传承,产业需要文化内涵支撑,若能两者结合,则能相得益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霞山观海长廊将添赏美景吹海风好去处
  • 湛江2个集体、3名个人入选第十一批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
  • 赤坎区“三八”妇女维权周暨学雷锋巾帼志愿普法活动举办
  • 市博物馆送展进校园
  • 湛江经开区举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 花漫港城  满目芳菲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