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记者从湛江市民俗文化研究会了解到: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曾应枫等国内文化专家日前在来湛调研时,建议和支持人文历史底蕴深厚的雷州抓好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规划编制和建设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申报、争取冲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更好打响湛江文化的知名度和品牌。
雷祖祠。
【进展】已设18个国家级文化实验区
不仅是对自然界要强调生态保护,对文化界也是如此。
“什么是文化生态系统?其为文化与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经济形式、语言环境、社会组织、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构成的相互作用的完整体系,具有动态性、开放性、整体性的特点。加强文化生态的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曾应枫等专家介绍,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中,通过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修复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和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历史文化街区和村镇等)互相依存,与人们的生活生产紧密相关,并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
自2007年6月国家文化部批准设立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截至2015年已经相继设立了18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分布在16个省(区、市),其中包括2010年5月设立、位于广东的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
【建议】雷州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
“湛江民俗文化绚丽灿烂,中原文化、百越文化、流寓文化、海洋文化等在雷州半岛积淀交织,浓烈出彩,令人惊艳。”到雷州等处实地考察后,曾应枫等专家指出,当地文化特色鲜明,有很多还保持着原汁原味的韵味,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珠三角有些地方虽然经济十分发达,但在传统文化方面现在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已经不多了。比如广州有一个区,虽说是有2000多年历史,但却至今连一个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都没有。”
雷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雷州话、雷歌、雷剧、雷州石狗、雷州换鼓、雷歌雷剧、雷州音乐、雷州傩舞、雷州风筝节、雷州蒲织等都是当地文化的重要品牌。目前,湛江总共已有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其中雷州就占了3项,数量在各县(市、区)中名列第一。这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雷祖祠;有省级文化名村南兴镇东林村、龙门镇潮溪村等,还有古村落100多条,以及一大批古窑址、古墓葬、古建筑等。
2015年底,省文化厅已经正式设立潮汕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雷州文化特色鲜明,是广东四大地域文化之一,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加快保护规划和建设步伐。“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对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和传承发展,维护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完整有重要意义。”曾应枫等专家认为,文化资源丰富的雷州已经具备条件,建议进一步做好规划和建设工作,争取冲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