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粤剧团的现代剧《回馈》的演出片段。 记者 李忠 摄
今晚(8月25日晚),吴川大型新编现代粤剧《回馈》将在湛江影剧院公演。这是继2014年吴川粤剧团推出大型古装历史粤剧《南宋孤鸿》之后,又一部本土题材的新编大戏。
在国家和省市大力扶持戏剧发展的背景下,吴川积极响应湛江实施“精品战略”工程的举措,致力打造“粤剧之乡”的文化品牌,通过政府搭台举办粤剧文化艺术节,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粤剧事业的发展,以精品带动粤剧事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戏剧的新路子。
吴川粤剧团的现代剧《回馈》的演出片段。 记者 李忠 摄
粤剧节为戏剧搭台
吴川是远近闻名的粤剧之乡,粤剧文化艺术氛围浓厚,城乡居民历来有看粤剧的传统和习惯。逢年过节、年例习俗、喜庆佳期,请粤剧唱大戏成为当地最常见最隆重的文化娱乐项目。尤其是春班定戏期间,广东广西的粤剧团和粤剧名家云集,大戏天天上演,粤剧文化氛围蔚为大观。
据统计,吴川有1529条自然村,近八成村庄组织演出,每年粤剧演出达5000场次,观众近1000万人次。吴川,成为广东广西粤剧团体生存和发展的“根据地”和“主战场”,是名副其实的演出“宝地”。
吴川市委市政府意识到:在戏剧发展前景看好的新时期,完全可以把“粤剧之乡”这个招牌打造成吴川响当当的文化品牌。
2012年,吴川市政府和文化部门牵头举办粤剧文化艺术节,每年一届,得到了吴川各商会及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
虽然是一个地方办的粤剧节,但吴川粤剧文化艺术节影响深远,吸引着两广的上百个粤剧团前来赴“宴”。各方名伶荟萃吴川,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各剧团当家文武生、花旦一两百余人同台献艺,数十个文艺团体参加粤剧曲艺表演。每晚上万名观众围观,甚至连新加坡、香港、澳门的戏迷也专程到场观看。
据统计,每届艺术节都有60多个文艺团体与吴川城乡订戏2000多场,达成意向1000多场,戏金近千万元。吴川粤剧文化艺术节的成功举办,不仅打响了“粤剧之乡”的文化品牌,而且壮大了粤剧产业,繁荣了粤剧市场,为精品的出台培育了土壤。
吴川粤剧团的现代剧《回馈》的演出片段。 记者 李忠 摄
民间资本“扶戏上台”
吴川在举办粤剧文化节的同时,还积极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戏剧事业的发展。
吴川市文广新局局长肖康玉说,吴川的老板人数多,不缺资金,缺的是能让老板愿意出钱的项目。早年,吴川老板携资金回家乡大手笔高标准建设新农村,形成你追我赶的态势,新农村建设集群式发展,成为全国仰止的“吴川模式”。近几年,已经在新农村过上新农人生活的吴川人,更需要的是“精神食粮”。
对于爱看粤剧的吴川群众而言,投资做他们喜欢看的粤剧,当然会受到欢迎,这也是老板们愿意做的事。
什么样的粤剧才是吴川群众喜欢看的戏呢?当然是贴近群众,群众看得懂的。从《南宋孤鸿》到《回馈》,都是挖掘本土题材创作的大戏。
2013年,吴川市本土业余作家黄龙光在对吴川历史文化名人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反映吴川历史题材的大型古装粤剧剧本《南宋孤鸿》,该戏讲述了吴川历史人物易仕熊将军夫妇在风雨飘摇的南宋晚期,悲壮的护国战争和凄美的爱情故事。针对吴川粤剧南派艺术的特点,戏中特别设计了“月牙刀”、“流星槌”、“打手桥”、“梅花桩”、“双照镜”、“爆莲花”、“南派把子”等南派特技动作和“大战”、“乱府”等粤剧南派传统排场,较完整地保留了粤剧南派特色,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为了把这部戏搬上舞台,吴川市宣传文化部门做了许多努力,多方联系省市有关部门及吴川外出务工经商人士,终于得到吴川东莞商会会长易亚剑的大力支持,捐资120多万,解决了该剧创作经费的难题。
2014年,《南宋孤鸿》成功搬上舞台,先后应邀到新加坡、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东莞等地巡回演出,并参加了第十二届广东省艺术节的展演,受到了专家的好评。
2015年,吴川再次将创作的题材瞄准了吴川老板,创作了讲述吴川老板回家乡建设新农村的《回馈》这部现代粤剧,再次得到了吴川老板们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