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艺雕刻在我市民间兴起,古埠名镇安铺,有一位与“与木头对话”的民间根艺师何军卡,其作品的“大道至简”展现出的意境让人赞不绝口。
何军卡与他的根艺作品——老子出关图。 记者 赖寒霜 摄
丑木怪石里隐藏的灵性
记者日前来到廉江安铺镇,在远离镇区的安顺路边,有一间毫不起眼的砖瓦简易厂棚,挂着“文乐古木文化馆”几个大字,让过往行人瞩目。进入里面,宽大的室内摆放着各类根艺、顽石,墙上挂着字画,墙架上陈列着古镇的古玩。
何军卡正与几位“艺友”玩赏这些雕刻木头,评点怪石,不亦乐乎。他说,浸淫在艺术古玩和创作之中,其乐无穷。
在展厅一隅,摆放着他的根艺作品,几十件之多,有人物,有花鸟鱼虫山水,神形逼真,眼花缭乱。他说,“很多老木怪根都藏有灵性,要学会‘与木头对话’,追求七分自然,三分人工,找出自己心中的形象,几刀下去,大道至简,蓄含着某种意境的艺术作品就一气呵成。”
何军卡搬出一块乌黑的水浸木头,一看才知是一个木雕老鹰,仔细观赏,让人爱不释手:雄鹰昂首挺胸,蓄势待飞,雄姿动态,栩栩如生。更让人惊奇的是,整个雄鹰造型只有头部和脚部是动刀雕刻的,其他是浑然天成。何军卡说,这是一块从农民手中低价购回的水浸木头,刚拿回来时,觉得什么也不像,就摆在屋角,有意无意地审视了两年,终于灵光一闪,去掉一些杂木块,寥寥几刀,就成了,很多参观者前来都给出高价想购买。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何军卡是安铺镇人,从小对民间根艺及古玩十分着迷,有空就蹲看民间老师傅制作家具。长大后就学着收藏古玩,通过电脑学习根艺制作和学习书法、绘画等艺术。后来就在乡道路边开设了一家根艺制作小厂,与共同爱好者一起探索、交流。
设厂初期,他请来浙江根雕老师傅制作和传授工艺,并加以钻研,多年后,不仅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艺术意境,对刀法的平、削、劈等运用也要娴熟精湛,手到刀到,刀到意到,刀随心走,行云流水,无拘无束。
何军卡说,他追求以简单的造型艺术表达一种思想意境,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所以一块木头成形,要审美一两年,动手雕刻仅一两个月,刀到形出,形随心意。
记者看到他的得意之作——“老子出关图”,这是一块长宽都是六七十厘米的粗木头,但仔细看,老子骑牛出关的形象造型呼之欲出,惟妙惟肖,十分生动。何军卡说,这是他追求大道至简的代表作,虽然动刀雕刻的地方不多,但为了整个造型,每一刀都要深思熟虑。仅是人物脸上那两撇眉毛,看似人工痕迹少,其实花了几个晚上时间,雕刻时要凝神闭气,全身投入,心细如发,手动如虫爬,不求快但求精准,一条细痕都是刻意安排,要通过眉毛的展示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不见刀痕,似自然界的鬼斧神工,才算是得意之作。
何军卡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自己在艺术追求上还有很多路要走,只有精益求精,不懈追求,才能制作出满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