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坡头(海东新区)是湛江市区的东大门。按照省、市提出“十三五”时期“海东起步区基本建成”的总体要求,舞好海东开发龙头,推动坡头全域发展,打造全省地级城市扩容提质的崭新亮点。毫无疑问,坡头(海东新区)是我市创新发展的新城区、新亮点。
石门大桥下的石门河。
位于石门古埠遗址内的文武庙。
“石门双峙”风光优美。
在这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区域上,有很多美丽的乡村,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建筑、文化遗址、原生态景点。近日,本报记者跟随“走读粤西”这支民间文化考察队开展对坡头区官渡、龙头、坡头、乾塘四个乡镇十多条乡村考察和采风。
从今天起,本报将在坡头社区板块连载《坡头美丽乡村逐个看》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上周六早上,记者与考察队队员驱车沿着广湛公路方向向官渡方向前行。在经过石门大桥时,领队梁先生问同行人员,是否知道官渡的名称是如何来的。大家一脸茫然。司机小谢打趣地说,“官渡嘛,就是当时没有石门大桥,人们需要坐船过渡,所以叫官渡。”
梁先生笑而不语。车过石门大桥后,梁先生说,他带大家去找答案。汽车兜兜转转很快来到石门河边的一块占地几十亩的平坦空旷地带。原来梁先生带大家要找的是石门古埠。
石门古埠曾为广州湾交通要道
我们眼前的这块地只有一座香火尚旺的文武庙,没发现有其它的建筑物,周边已显得荒废凋零。
据史料记载,石门古埠(石门港),古时为吴川西北大港,港长二十余里,港湾内风平浪静,至今仍为小船避风锚地,康熙二年(1664年)曾建有石门大炮台。作为一个边防要塞防守,道光十四年(1834年)设为口岸,有店铺六七十家,居民五百多人,港口船舶云集,多时上百艘。有《吴川县志》记载,石门埠“日泊商船近百艘”。
广州湾时期,曾设石门关隶属雷州海关管辖。民国期间,为石门乡公所在地。石门古埠为吴川进入遂溪及广州湾之交通要道,化州与廉江亦取此道入湛江。
由于这里是人物流通要塞,1944年被侵华日军飞机炸平,后废去。石门古渡遗址宽24米,高约10米,青石踏跺18级,久已废去不用。在战火的废墟中幸存下来的文武庙靠岭面海,石门河水在它面前日复一日地流淌着。
伫立于文武庙前,可揽尽周边景色,湛江港湾像一长条的河带,在调顺岛的北面,宽阔的海湾骤然变成只有几百米宽的水道蜿蜓深入内陆,就像美丽的海湾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
“石门双峙”不单水秀山亦奇
石门湾位于五里山港尾部。这里,两岸石崖耸峻,障河断流,中阙若开,潮水上下抢门而过,故名 “石门”。其下游叫石门港又叫五里山港,上游叫石门河,其源头由三河汇合而成,遂溪河(西溪河),良垌河(东桥河)、良田河(南桥河)。在这段不长的河道上,礁石崖立,暗滩遍布,河畔两侧湿地群落众多,村落稀少,林木森森。这段河畔又是咸淡水交汇地带,浮游生物丰富。而且风平浪静,是蚝业养殖的理想之地,为湛江赢得声誉——肥、白、嫩的湛江蚝就是出自这里的石门蚝。
由于地理独特、港汊、滩涂、湿地众多,森林茂盛,生物的多样性,使石门河充满迷人的魅力,风光无限。石门双峙,自古闻名,是旧湛江八景之一。
沿河两岸有石门古埠遣址、省级工业园(坡头工业园区)、横跨两岸的325公路桥、广湛高速公路桥、茂湛高铁大桥。上游有美丽的小岛——佳龙山,三河并流、多品种的红树林群落、革命老区的先进生态文明村——白甲村、山心村、抗日战场旧址钩镰岭等。
石门河又是名符其实的“金三角”,自古是遂溪、吴川、廉江三地(现是湛江、遂溪、廉江)交界地,有十里不同风的民风民俗,甚至语言都有巨大差别。
记者与考察队队员向上游前行百多米,就见到东西两岸各有一山嘴突入河湾,原本比较宽阔的2百多米河道一下被两块巨石楔入,拦腰收窄到仅一百多米,象一个闸口。领队梁先生说,这就“石门双峙”的地方,从卫星地图上也能看得到。
石门双峙,在遂溪、廉江、吴川(现坡头)交界处,两岸巨石对峙,横锁江面,两石相距160米,东门属坡头区,海拨30米,西门属遂溪县,海拨25米,中间仅留一窄航道,平缓时流水到此骤变为湍急的洪流直往前泻,有如姣龙出海,势不可挡,每逢海潮涨落,浪击涛奔,声震四野,如遇暴雨,则山洪暴发,洪水冲过石面,形成气势磅礴的瀑布,气壮山河甚为壮观。若坐船而过,悬崖峭壁,气势磅礴,俨如玉柱擎天。
“石门双峙”不独水秀山亦奇,高耸的石壁如鬼斧神工,点缀着挺拔的青松,山水相映,美不胜收,攀峰远眺,则金星岭历历在目,两石对峙,绿水中过,船只点点,破门而出,因此石门古埠一直以来被视为游览胜地,骚人墨客到此留连忘返。明朝徐闻知县张大猷《登石门岭》五言诗,清代进士洪泮洙的“绝辟崔巍水一湾,苍苔古石碧峰寒”的七言诗均载入《遂溪县志》。石门不仅天造地设,入诗入画,十里长湾海面波光如练,风光迷人。而且地势险要,为南海通道要防,为防倭及海盗,清康熙年在此设汛驻守,并筑炮台。清时遂溪知县宋国用到此巡视时曾写下了“万壑茫无间,石门锁一关”的诗句,道出其险要地势。
官渡与石门渡是两个不同的渡口
记者和考察队员经过这段河道水面的水流还是相当急速的,站在高高的山岩上,环顾四野,江水悠悠,船来船往,一河两岸风光让人如痴如醉。
略知石门埠故址的人都认为官渡所指是石门渡。但据当地的老人所言,官渡与石门渡是两个不同的渡口,官渡的旧址就是现在325国道的石门大桥下,究竟是先有石门渡还是先有官渡,史料没有记载,也没遗迹可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