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各伯和他的雷州文化组画。
雷州籍著名画家莫各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历时半年,用线描的方式潜心创作出雷州文化组画。他将博大的雷州文化浓缩在12幅画作中,并镌刻在雷州人民公园的风景柱上,成为世人了解雷州文化的一扇窗口。
12幅画作 12个主题
7月6日中午,记者在新建的雷州人民公园内看到,蓝天白云下,12根古印造型的风景柱高大雄伟。风景柱的墙面上,镌刻着栩栩如生的画作。对于画作的由来,莫各伯娓娓道来:“公园内共有12根风景柱,每根柱子都以一个雷州文化为主题进行创作。这12个主题分别是文化名城、天南重地,雷州换鼓、天下一绝,宦海苦行、清廉卓绝,红土瓷都、享誉海外,宋代十贤、德泽雷阳,合浦珠还、千秋佳话,海隅佛国、万山第一,雷歌雷剧、异彩纷呈,汉代古港、丝路要津,汉学泰斗、粤中硕儒,石狗崇拜、岭南奇俗,南天一祖、南北同尊。12个主题基本囊括了雷州文化的精华,这其中有文化艺术,有民俗民风,有历史名人,还有风景名胜。”
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在创作过程中,莫各伯还采用了连画的形式。宦海苦行、清廉卓绝主题介绍的是雷州文化名人陈瑸。为了便于镌刻在大理石柱面上,莫各伯采用了中国画的线描形式。
除此之外,风景柱上还绘有莫各伯的代表作《红土系列》。该系列是1986年莫各伯尝试运用“没骨写意”的手法来表现雷州半岛人物所创作的,以黑红作为主色,整体构图富有现代观念,大黑大白大红,具有版画简练、概括的强烈效果,风格突出,且有地方特色,广东省美协还把这组作品选入“星河展”在广东画院展出,在当时引发了强烈反响。
历时半年 潜心创作
被誉为我国书画奇才的莫各伯,出生于雷州市,是中国当代著名山水画家、书法家、雕塑家、文艺评论家、诗人。他是广东省文联艺术馆首任馆长,现为广东省政府文史馆国画院副院长、《书画评鉴》总编辑。1980年起先后在湛江、广州等国内城市和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地举行个人书画展近30次,饮誉海内外,曾获广东省第四届鲁迅文艺奖。
尽管艺术上成就斐然,但他对家乡的赤子之心未曾改变。莫各伯说,去年4月,他接到雷州方面的邀请,希望他创作一幅组画来表现雷州文化,他不假思索,欣然领命。“尽管离开家乡几十年,但家乡的一草一木都长在我的心里。”为了尽善尽美地完成画作,莫各伯奔走于雷州的大街小巷写生寻找灵感。为了表现好南珠的主题,他奔赴流沙港,一连几天近距离观察采珠女工“插核”的情景,陈瑸、陈昌齐等历史文化名人年代久远,莫各伯翻阅了浩如烟海的资料,了解其生平和故事,截取最富有代表性的片段来描绘。“是家乡水土养育了我,在创作过程中必须常怀感恩之心。”莫各伯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的不懈努力,12幅画作终于完成。随后,他又亲力亲为,和工人一起把这些画刻在大理石上,成为雷州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抛砖引玉 推动发展
对于雷州文化,莫各伯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说,雷州文化源远流长,这里民俗民风和文化古迹都保存得非常完整,对于艺术家来说,这里最容易引发人的创作灵感。他的初期作品主要是以雷州半岛的风土人情为素材。比如《红土系列》,反映雷州青年运河游泳、摘杨桃、坐牛车晚归等主题,这些原汁原味、充满乡土色彩的画作很容易引发人们的共鸣。
在雷州文化的开发利用上,莫各伯认为,雷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在开发旅游方面潜力巨大。此次他创作的12幅画作,基本涵盖了雷州文化的精华,希望这12幅画作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成为世人了解雷州文化的一个窗口,从而吸引更多人来了解研究雷州文化,推动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