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为老年人开启更多“关怀模式”

2021-10-15 11:24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叶舒云

10月13日,“我们的节日·重阳节”——2021年湛江市“永远跟党走 暖心聚重阳”主题活动举行,为老人送去节日的问候与祝福。(据10月14日《湛江日报》)

近段时间,“关怀模式”成了一个热词,微信等智能应用APP纷纷推出面向老年用户的“关怀模式”。相比普通模式,“关怀模式”文字更大更清晰,色彩更强更好认,按钮更大更易用,有助于提升老年人使用的便利性。“关怀模式”不仅仅是一个个软件的更新换代,更是数字时代“适老化”变化的共识进步。其实在文明城市建设中,除了智能化应用,还有很多服务场景需要为老年人开启“关怀模式”。

10月14日《湛江日报》刊登了不少“我们的节日·重阳节”的相关报道:让老人一边赏菊一边品尝重阳糕、菊花茶,社工陪伴老人玩起吹乒乓球、养生知识连连看等趣味游戏,免费检查治疗白内障和进行健康咨询……这些平凡的小事,为老年人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小确幸”,又何尝不是一种“关怀模式”?

一个城市对待老年人的态度,最能体现城市的人文情怀和价值观念。除了重阳节,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能发现一些方便老年人的细节。比如有的地方设立“老年人无健康码通道”,为老年人出行提供便利;有的机构开设“老年人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一对一”帮办、“一站式”服务;公交车上设有“爱心专座区”,服务窗口配备老花眼镜,反诈APP专门制作通俗易懂的宣传视频……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小改进,极大地方便了老年人,体现出湛江这座城市的温度。

但我们也应看到,有不少服务场景仍然有待开启“关怀模式”。比如笔者每次去某金融机构,都会看到老年人在机器前排队等待办理业务。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该机构积极推广智能化、自助化业务办理,这无可厚非。该机构也派了一位中年大姐在指导老年人办理自助服务,但老年人很多时候就算手把手教其实还是很难记清楚操作流程。这或许就需要开启更适合老年人的“关怀模式”,可以是压缩自助办理手续,可以是转为人工窗口服务,起码不应让机器前老年人排长龙成为“常态”。

目前,已经有志愿者在日常公益活动中开设无偿教老年人用手机发短信、清理微信、使用小程序等服务,或许可以进一步提供“菜单式”服务,让老年人来“点单”,以此推动更多领域和服务行业开启“关怀模式”,帮助老年人紧跟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脚步,让老年人逐步实现“不出门、办成事”。


编辑:吴文静
一审:张雅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