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沿湛江石门大桥逆流而上,水到缓慢处,鸟到栖息时,这里有三条河流汇聚于此,旁边有一条美丽的村庄叫下三合村。
三山相环,三水相汇,恰好在下三合村形成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村庄。
黄槿树伸出几十枝杈。
山环水绕美丽红树林
三山叠翠瑞云紫气绕琼阁,合水回潮碧波银光映村庭。下三合村位于廉江市良垌镇东南部,依山临水,地处良垌河、化州南桥河、遂溪西溪河三水汇合地而得名。三条河流在此汇聚流入官渡石门大桥海域。村庄南、北、西方分别被群山环绕拥抱。
村庄处于吴川、廉江、坡头、遂溪、化州交界地方。驾车到以上县城,基本需要40分钟左右。地理位置独特,自然孕育了独特的山水和景色。这里是咸淡水交汇的地方,故海产品无比鲜美芳香,盛产腊鱼、鲚鱼、跳跳鱼、蟛蜞、蚬仔等,尤其虾蟹味道一流。
三山叠翠,宛如青龙驾云。三江交汇,似玉带缠腰。三条河流相聚于下三合村前呈环形流转,形成几个小岛,小岛呈圆形如一块块天然碧玉镶嵌入水中央。面积达到上千亩,长满了原始的红树林,大量的白鹤和白鹭栖息于此。
每当朝阳升起,白鹤和白鹭会盘旋空中起舞,晚霞满天时分,鸟儿会成群结队在树枝上,海岸上,滩涂上,特别是新建的千米海堤坝,站满了白鹤和白鹭,在夕阳的金辉映照下,形成了一幅天然美景。
23日,记者走进其中一个小岛,既有高矮不一的木榄、秋茄、白骨壤、海漆、刺桐等数十种红树林品种,还有高大的野草和木麻黄,黄槿树,又有树高的芦苇。有的形状恍若凯旋门,有的似华盖,有的像情侣相拥相抱,有的伸出几十枝杈仿如百子千孙。村民养的一群群水鸭快乐地穿梭在红树林之中,嬉戏追逐,随处可见有鸭蛋浮起。
三山相环,三水相汇,恰好在下三合村形成一个世外桃源的村庄。早春二月,村庄周围满山的荔枝花飘满山野,与遥遥相对的红树林相呼应。这里的村民,世世代代守护了这山水相汇的神圣地方,几百年来,依山而作,偎水而渔。
这里流传着一个个美好的传说。据说这里有一块18罗汉风水宝地,这里又是一块银鹅地,所以许多达官贵人的祖宗都安葬于此,每年的清明节,这里人山人海。
下三合村,一个被山水青睐,红树林宠爱的神奇灵秀村庄!
退潮时,游人走进下三合村其中一个小岛。
村民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
乡村旅游蓝图已绘就
记者沿着宽敞、干净的环村道路,走进荣获“湛江市生态示范村、湛江市生态文明村、湛江最美的村庄、湛江市卫生村”等称号的下三合村。穿过村牌坊,迎面的是一块镌刻“迎宾石”三个大字的奇石,恍若春风拂面。村民小组长杨俭和掰着指头娓娓道来,村庄是一个1000多人的自然村庄。该村围绕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发动乡贤和村民,多年来掀起建设整洁、美丽乡村热潮。同时还建好了污水处理设施,实现雨污分流,人居环境达到净化、美化、绿化、亮化的要求。该村捐资装修村中敬老院和兴建食堂。
一条条平整洁净的水泥路直通各家门口,村道两旁是各具特色的绿化树,路灯分立村道两旁,而山坡上满是荔枝树……“村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文明乡村美景图次第呈现。
下三合村在大力抓好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同时,极力发展海边绿色生态旅游品牌。杨俭和介绍,下三合村是革命老区村庄,外出经商务工人口400余人。种植业以荔枝为主。养殖业以养殖罗非鱼、鲩鱼及对虾为主。该村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山水相济,位于三水交汇的红树林被列入湛江市级保护区。还有数十棵几百年的古榕,几棵高耸入云的白银树和海边堤围上的狗印树。
从去年开始,在政府的引导下,村民们的环保意识更强了。该村决定改变思路,打造生态农业,发展生态旅游,建设美丽乡村。
中国建设银行湛江市分行驻山心村第一书记赖瀚海介绍,下三合村自然资源禀赋和环境优越独特,加上基础好、村风文明,已被良垌镇作为重点旅游村庄招商引资。下步继续将海堤硬底化,完善硬件设施,方便游客参观红树林,希望通过美丽村庄建设和乡村游,以点带面,带动当地的乡村振兴。
利用该村传统的几百亩荔枝树让游客游荔林、品荔枝。蚬肉、海鸭蛋、奄仔蟹是当地的拳头产品。最为难得的是村前上千亩的红树林,其中三个岛上的红树林如三颗明珠,他对记者说,在保护基础上有序开发,准备搭建栈桥将三个岛连接起来,串珠成串开发利用,打造成为当地的旅游品牌。
“坐船出海游览岛上红树林风光外,还坐船到三江合流的海域,看白鹭展翅,观两旁的千姿百态红树林,吸一口满满的负离子,爽!目前,基本形成红树林乡村游产业链的思路。以坐船观红树林看白鹭的港湾游为主题,吃荔枝、品蚬汤、尝蟹粥、购海鸭蛋。”他对下三合村的旅游品牌战略充满信心。
良垌镇各村代表参观下三合村。
小渔船停靠在岸边。
花香引得百蝶来
花香引蝶来,人雅招贤至。2月18日,良垌镇镇委书记和镇长带领良垌镇300多个自然村庄的村民小组长和村支部书记到下三合村参观,并在现场召开良垌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现场推进会。他们参观该村原生态环境和对该村振兴乡村旅游村庄发展环境整治工作后啧啧称赞。据悉,为抓好环境整治工作,该镇将下三合村的经验向其他自然村及时总结推广,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全面铺开。
为讲好湛江故事,创作更接地气的文学作品。去年12月11日,由市作协主席陈通率我市30名作家诗人,利用周末时间前往下三合村采风。
看着眼前的乡村美景,听着关于下三合村的历史及发展规划,很多作家都表示,现在湛江农村的变化太大了,这些变化不仅体现在村庄居住环境的改变、软硬件措施的配备,最主要的是,现在很多村庄都懂得充分利用各自的自然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和民宿旅游产业。有的作家还建议该村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挖掘打造个性化的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当天就有诗人以下三合村为题材创作出诗作。
赖瀚海介绍,目前中国建设银行湛江市分行正在积极创新碳交易金融产品,助力湛江“红树林之城”打造。
一花香十里,更值满枝开。社会各界助力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相信下三合村会将山与水合,天与地合,人与自然合这“三合”浓墨重彩绘上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