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好口罩,守护健康从我做起。记者 李忠 摄
天气降温明显,最近是冬季流感的高发季节,当儿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后,什么情况下需要立即去医院就诊,什么状态可以简单对症处理在家观察即可?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应该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保护?有孩子的家庭日常需要储备哪些常备药?儿童各个年龄段的用药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就家长关心的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专家吴文旭副主任医师,从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为大家做详细解答。
☞是否应马上去医院就诊,首先看儿童的精神状态
吴文旭副主任医师对此表示,如果孩子出现了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家长也不要过度担心;是否需要去医院就诊,最简单的判断方法是查看儿童的精神状态。
如果儿童有发烧等症状但精神相对较好,特别是退烧后能吃、能喝、能玩,这个时候就没有必要特别紧张,也不需要马上去医院就诊,可以继续在家观察,对症处理。
吴文旭特别提醒,孩子一旦发烧咳嗽,家长们要注意区分,现在也是冬季流感的高发季节,孩子可能是流感引起的身体不适。判断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有接触史是首要条件,要符合流行病学史,判断症状表现有:发烧、咳嗽,精神状态差,婴儿还可能会表现出吮奶差,拒奶,口吐泡沫,不哭不闹,低体温等。
☞患儿有以下情况,应抓紧时间到医院就诊
吴文旭医生进一步解释,若儿童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则建议去医院就诊:
儿童发烧持续三天以上没有好转迹象,或即使退了之后精神依然不好,需要去医院就诊。其中,小婴儿频繁哭闹、烦躁不好安抚;年龄较大的儿童,经常睡觉,显得特别没精神,脸色不好,这些情况都有必要就诊。
儿童咳嗽症状出现加重且变得频发,影响到生活和睡眠,需要去医院就诊。此外,若儿童出现喘息、呼吸加快甚至呼吸困难,声音明显嘶哑,可能是出现喉炎、气管炎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若儿童出现意识障碍、惊厥等症状,需要马上去医院就诊。
吴文旭医生特别强调,三个月以下的儿童一旦出现发热,也需要去医院就诊。
另外,近期外出,尽量不带孩子去密闭空间,在公共场所一定要为孩子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好口罩等,和其他人保持社交距离,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家庭日常可储备适量退热与清热祛痰类药物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临床药学室陈妙婷建议,有孩子的家庭,应该适当的储备一些儿童常见病的应急药物,但是不推荐储存很多药物,因为储存的药物太多,如果保管不当的话,还有可能导致孩子的误服。
对于推荐储备的药物,陈妙婷建议,第一类就是退烧药,可以选布洛芬——商品名就是我们常说的美林;还有对乙酰氨基酚——商品名就是我们常说的泰诺林。
“对于六个月以上的小孩,这两种里面,选用一种就可以了,一般不需要复选。”陈妙婷特别提醒:对于两个月到六个月之间的小孩,不适合用布洛芬,最好储备对乙酰氨基酚;两个月以内的新生儿和小婴儿,不推荐使用退烧药物,可以通过物理降温、及时就诊来解决,这是年龄段的区别。
陈妙婷表示,对于有发烧、咳嗽、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孩子,家长们也可以储备一些像清热祛痰的药物。
☞不推荐两种药物同时服用
“孩子如果有明显的咳嗽,可以服用一些清热祛痰的中成药。”陈妙婷建议,选择适合孩子年龄段的药物即可,但是不主张服用两种以上的止咳药。
“如果孩子只有轻微的咳嗽,并不不推荐常规使用药物。”陈妙婷进一步解释,一般来讲咳嗽是常见的症状,而且咳嗽也是机体的一个保护性反射,它有利于呼吸道的分泌物的排出。如果孩子咳嗽明显,而且伴有鼻塞等症状,也可以做雾化,或者洗洗鼻子;同时家里可以用加湿器来提高空气湿度,增加孩子的舒适度。
“应按参照说明书,根据说明书上推荐的剂量,或者遵照医嘱来用药。”在药物的使用上,陈妙婷特别提醒,退热药物等不推荐或者不主张两种药物同时服用,并且没必要交替服用。同时,要注意两次用药之间的间隔时间,家长最好不要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者推测来给孩子用药,因为小孩各个器官发育还不太成熟。
另外,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已经开通了互联网医院,市民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远程就诊,以得到专业人士的用药指导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