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周末的清晨,笔者散步于市体育中心,感受着热气腾腾的健身运动。笔者喜爱看球赛,静观一批中学生模样的青春少年在球场上你争我抢,感觉到一股涌动的活力和蓬勃朝气。不经意间,笔者发现有一位小青年大腿上刺有一个花形图案,众目睽睽下,很是醒目。显然,这位未成年人文身了。
记得在2022年6月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就下发了《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严令禁止未成年人文身。文身不是好事,尤其对青少年而言,容易使其受到身体和精神伤害,在其升学和就业中容易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导致被区别对待。未成年人文身是侵害未成年人群体身心健康的大事。
这位小青年不一定是在校学生,但确属于未成年人之列。为何文身,定有原因,或许出于猎奇,盲目跟风模仿他人;或许源于哥们义气、从众心理;更有甚者家境特殊,造成孩子心理扭曲,以文身寻求刺激。总之,不论出自什么原因,未成年人绝对不能沾上文身的边,更不能以身尝试,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对未成年人文身重在做好预防工作。家长和学校应合力营造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防止未成年人接触和使用不良文化和有害信息,让未成年人树立文身有害、拒绝文身的意识。一旦发现某个同学有文身倾向,应当及时干预、制止和纠正。
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管,对违反规定的商家进行相应处罚,直至坚决取缔。学校要加强法治宣传,让未成年人树立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具备明确的是非观念,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自觉远离文身。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保持洁身自好,一身正气。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则,要用各种案例向孩子讲述文身的危害。多和孩子沟通,多观察孩子思想行为变化,让孩子永远不沾这类不文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