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们在赤坎区博物馆参观游览。 记者 郎树臣 摄
日前,笔者应邀到赤坎区博物馆参观,该馆位于赤坎民主路75号,在中段六号古码头遗址一侧,是一幢五层旧楼。笔者记得这里过去是市医药公司的办公楼,后因机构变动,入驻单位几经换转,如今用作博物馆,乃是最佳选项。因为馆址在赤坎老街范围,可以充分利用老街历史文化资源和人流,最大限度延伸与幅射博物馆的功能作用。尽管场地有限,展厅设置的展出项目有赤坎古商埠历史文化展览、中共南路特委在赤坎的革命活动以及赤坎非遗知名项目等内容,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据了解,赤坎区博物馆现有场馆面积2187平方米,展厅面积只有600多平方米。受限于展厅面积狭窄,目前所展出项目的内容和展品不足,一些具有赤坎古商埠和广州湾时期重要历史影响力的项目仅以有限的文字内容展示,实物展品无法设置,有些项目因版面不足,文字内容没能有效展示,只能单纯以若干开云(中国)应付。总之,展厅面积过于狭窄,影响了展览项目及内容的效果,展厅功能滞后。此情此景,笔者不得不佩服博物馆方面在做无米之炊。
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博物馆运行评估办法》,目前国内能够通过评估正常运营的博物馆分为一、二、三级馆,以赤坎区博物馆目前的硬件,尤其是展厅场地的要求尚达不到三级馆标准的要求,意味着可能通不过评估。通不过评估,博物馆在获得经费支持等涉及正常运营的基本条件便得不到保障。
如何破解赤坎区博物馆场地不足的问题呢?笔者建议可以考虑调整赤坎区博物馆另一侧的赤坎区人民医院用途,安排为赤坎区博物配套使用。因为早几年,曾有市第一中医医院搬迁新址后,其位于海北路旧址安排给赤坎人民医院易址。从目前赤坎打造古商埠全域性历史文化旅游示范街区的综合考量来看,不容置疑,腾出赤坎区人民医院自然是首选,加之现赤坎区人民医院历史上曾是赤坎古商埠五大会馆之一的“闽浙会馆”所在地,于情于理,从其历史渊源以及实际需要来考虑,调整为文化设施都是相当合适和现实的。试想,当这里作为赤坎博物馆配套场地后,出现反映五大会馆历史内容的展览、展品,甚至恢复“闰浙会馆”,那也将会为赤坎古商埠全域性历史文化旅游示范街区增色不少,其意义和价值不可估量。
总之,扩大赤坎区博物馆使用场地,从综合角度来看,事关赤坎古商埠全域性历史文化旅游示范街区的打造,亦体现了重视赤坎历史文化工作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