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时评】防范化解电动自行车火灾隐患

2024-02-27 12:20 来源:湛江云媒 作者:陈天心

近日,媒体报道湛江市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通告,对居民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提出“五个严禁”。

违规上楼、飞线充电、非法改装、“超期服役”……便捷、经济的电动自行车,实则暗藏多种消防隐患。近期,与电动自行车相关的火灾事故频发,再次引发人们对其安全隐患的关注和讨论。

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至少已有3.5亿辆,平均每4个人中就有1人拥有电动自行车。根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的统计,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相比2022年上升17.4%。

电动自行车引发火灾的原因众多,较为常见的是电池过充或短路。很多人为了省事都是直接让电动车充电过夜,充电12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当过充时间过长,电压持续过高时,电池内部容易出现短路,导致电池温度和压力不断上升,从而产生爆炸、起火的风险。另外,电池使用年限长了,内部线路也容易短路,引起自燃。还有一个原因是电池安装不规范,在长期使用摩擦后会导致短路发热引发电池燃烧。为了方便充电,有的人会将自己的电动自行车通过电梯直接骑到自家门口充电,或者将电瓶取回家充电,这其实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媒体报道指出,电动自行车车一旦着火,90秒后,温度便可达到200℃。一台电动自行车燃烧产生的毒气,足以令上百人窒息而亡。

正因如此,通告有的放矢提出了“五个严禁”——严禁在居民住宅楼内的公共门厅、疏散楼梯间、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影响人员疏散的区域停放电动自行车及充电;严禁私拉乱接电线为电动自行车充电;严禁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的消防设施、器材;严禁电动自行车及其电池入户;严禁在消防车通道、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停放电动自行车。

要让这“五个严禁”落地,首先大家要将防范化解电动自行车火灾隐患这件事重视起来。作为电动自行车使用者,要警惕麻痹疏忽心态和侥幸松懈心理,必须认识到,任何一次违法违规、任何一点麻痹松懈,都可能酿成火灾事故。其次,无论是监管部门、街道、社区,还是物业公司,都必须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加强对电动自行车违规上楼、拉线充电、杂物堆放、消防设施、安全隐患等的巡逻检查,同时大力持续地宣传,培养居民的电动自行车防火意识,规划好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区、停放区,让居民能有一个安全的停放车辆充电环境。

一些有条件的小区还应该从“技防”上发力——给电梯安装智能识别系统,一旦居民推着电动自行车进入,便会触发语音警报,有的还带有“梯控”功能,监测到电梯内有电动自行车后,会自动停运。

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多措并举防范化解电动自行车火灾隐患,才能真正防患于未“燃”。

湛江云媒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梁海飞
值班主任:莫松萌
值班编委:郑时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