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般认为,湛江土特产中能集中体现空气鲜、水质鲜和物产鲜的典型个例,非生蚝莫属。(3月3日《湛江日报》)
三鲜,堪称中国式菜名里的“万金油”。三鲜的江湖里,各地都有“霸主”,如东北地三鲜、湖北炸三鲜、陕西烧三鲜等。近日,湛江提出打造“鲜美湛江”文旅品牌,聚焦“三鲜三美”增强核心吸引力。相较于其他地方的三鲜,“湛三鲜”不局限于味蕾感受,更像是声色气味全方位的沉浸体验——气质鲜、水质鲜、物产鲜。
3月3日湛江日报头版刊登一篇题为《一只蚝见证“鲜美”湛江》的报道,从湛江生蚝的视角,诠释了“湛三鲜”之间的微妙关系。
生蚝,这一浓缩了大海气息的贝类,是人们眼中的“海之骄子”!
一向作为湛江海鲜“门面”的生蚝,就连央视都点赞:“全国沿海都产蚝,最出名的是湛江。”寻常巷陌中的一个街拍点都能迎来如潮的闪光灯,炭烧生蚝、蒜蓉烧蚝、芝士焗蚝、韭菜煲蚝、火锅烫蚝……琳琅满目的花式吃法,尽显“蚝门宴”的风采。
世人都说湛江生蚝好,但鲜有人知道,是生态好养出了“生态蚝”。
湛江拥有270度“海景房”:三面环海,是陆地伸向大海的心尖尖。曲折漫长的海岸线,为湛江孕育了优良的港口、壮阔的海景和丰饶的物产。据报道,在国家海洋局公布海水质量图上,海水质量从优到劣分五级,标以蓝绿黄橙红五色,雷州半岛东岸及北部湾长居最优“蓝水区”。在全国生蚝产区里,“蓝水区之大”,唯广西钦州可与湛江并驾。得益于湛江全力建设“红树林之城”、开展“净滩”行动,湛江“水质”逐年向好。比如盛产生蚝的官渡,乃三江合流之地,咸淡水交汇冲刷,红树林滩涂遍布。在红树林的水域中,有多种浮游生物,生蚝可靠食用微生物自然长大;而且,红树林对水质起到天然净化的作用,因此生蚝成长的水环境得到了保证。
与此同时,生蚝的成长又“反哺”了“气质”“水质”之鲜。报道中提到,“每亩生蚝每年可固碳1.4吨。湛江生蚝每年可吸收并固化二氧化碳约14万吨,具有显著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功能。可见,长年稳居全省前列的湛江空气之鲜,不仅得益于植被,生蚝也功不可没。”另外,“常充当金鱼缸净水石的蚝壳,对水中悬浮颗粒具有强吸附作用。现在,浮筏式吊养蚝排的底部,被养殖行家视为渔礁。因水质清澈,站在蚝排上,可俯视深水鱼群。”
由此可见,“湛三鲜”内里有着“互为支撑、相互转发”的依存关系——“气质鲜”“水质鲜”孕育了“物产鲜”;“物产鲜”又反过来促进了“气质鲜”“水产鲜”。这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鲜美”实践,它充分诠释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湛三鲜”,更是食物之鲜、生活之鲜、文化之鲜相互交织、不断赓续,里面藏着湛江人的生活美学。
“兴会不可无诗酒,盛筵当须有肥蚝”,这句流传甚广的俗语,以及海边矗立着的“蚝韵”塑像,无不凸显生蚝在这座城市以及湛江人餐桌上的地位。在社交平台上,湛江海边夜市的一道鸡子蛋烧蚝引来一众“吃货”隔空垂涎,成全千万粉丝“天涯共此蚝”。
边叹海风、大啖烧蚝——这般“蚝爽”享受,是催动“三鲜”连线“三美”的“湛江夜宵时间”。在湛江“一湾两岸”,坡头区“奥体夜市”与经开区“天光街”交相辉映,持续催旺“海边夜市”的网红属性。“军港之夜”海上军舰奇幻秀的加入,创造独属于湛江的打卡点、新记忆。站在海边,“气质鲜”“水质鲜”增强了“自然美”“城乡美”的认同感。
陶醉于海风吹来的浪漫与闲适之际,一道正宗的湛江烧蚝又从“爽、滑、肥、鲜、脆”五个层次带来“三鲜聚顶”极致感受,从“物产鲜”中感受湛江的市井烟火与城市文化,对湛江“城乡美”“文化美”的体验感才算“登堂入室”。热爱生活、重视生态、温厚包容,将平淡日子过成“鲜美生活”——这大概就是“湛三鲜”里藏着的生活美学。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欢迎各地朋友来湛江吃生蚝,感受这座城市的“鲜美”生活。
湛江云媒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