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上午,霞山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2024年第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霞山区华港工业园举行。(3月13日《湛江日报》)
奋战“开年红”,霞山跑出“第一棒”——3月12日,12个重点项目同时开工,总投资31.07亿元,2024年年度计划投资13.15亿元。相比起这些数字,霞山区主要负责人在集中开工活动现场的一番话,更显“热气腾腾”——
“我们可以提供土地、建好厂房甚至买好设备,只等你来开工,实现‘企业轻资产,来霞山大发展’。诚挚欢迎各类企业与区属国企开展战略合作,共同把握霞山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机遇。”
这是信心和态度的正向宣示。
招商引资是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开春就大招商、抓项目,正是霞山释放出的鲜明态度,映照出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全力以赴做好项目的引进、动工、竣工、投产、运营等全程服务的坚定决心。
而掷地有声的一番话,则尽显霞山在招商引资方面的“刚柔并济”——使出“硬”功夫、优化“软”环境。
电影《功夫》里有句话:“天下武功,无坚不破,唯快不破。”在当今非常“卷”的招商竞争中,这句话听起来无疑更加贴切和“入戏”。
早出手、抢主动,在招商工作中,这是“六字箴言”。
霞山的“抢主动”,又不是盲目地“捡到篮子都是菜”。“诚挚欢迎各类企业与区属国企开展战略合作”,点出了关键。据报道,目前,霞山区属国企霞发集团资产规模正在向50亿元迈进,并向各类企业抛出“橄榄枝”,通过加大专业化、综合性配套供给,推行厂房标准化代建、定制代建等,吸引更多企业上下游关联企业到霞山抱团发展。
招商引资,关键在精准度、成败看匹配性、长远比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项目招引地区的资源并不存在绝对的优劣之分,而再小的项目和企业,只要与本地发展所需契合,就是“潜力股”,就值得大力去争取。也正是在这个思路之下,霞山探出了“聚焦‘1+7’片区、高铁新城、湛江港等重大平台,大力实施建链补链延链强链行动”的招商路径,继而在“各类企业与区属国企开展战略合作”上,拼招商“硬”功夫。
一波“抢攻”,不乏妙手。比如报道中提到的“以投带引”招商模式,就曾在安徽合肥收获巨大成功。近年来,合肥抢抓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以“芯屏器合”“集终生智”为产业主线,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能级实现赶超跨越,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合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以投带引”的招商引资模式,是合肥探索出来的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根据我国经济的特点,地方政府国资平台是介乎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抓手,可使“有为的政府和有效的市场”协同发力,在城市之间的竞争中不断提升竞争优势。合肥以国有资本平台运作,发现一个“潜质”企业就能成就一个,再成就一群,最终以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共同构建起一个强大的产业生态——这是“合肥模式”的精髓。借鉴其精髓,霞发集团“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令人期待。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项目集中开工现场,霞山区主要负责人当起招商员,这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切实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抓、亲自抓,大家一起动手,主动担当作为,形成招商引资工作合力。“我们可以提供土地、建好厂房甚至买好设备,只等你来开工”,这句话背后,更是服务“零距离”、 办事“零障碍”、过程“零担忧”的真诚“表白”。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一地营商环境的“亲切感”。
龙年当有龙马精神。霞山是港产城融合的机遇之地,多的是商机、多的是前景。我们乐见更多优质企业汇聚滨海霞山,在时代大潮中拔节生长,闯出一番广阔天地。
湛江云媒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