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徐闻县锦和镇白茅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总要求,积极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满足感和获得感。(据3月12日《湛江晚报》)
对接乡村振兴总要求,徐闻县锦和镇白茅村内外兼修,展示了我市乡村治理的阶段性成果,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和美的白茅村用实践启发我们:要为乡村振兴绘好文明底色。
为乡村振兴绘好文明底色,要塑好“形”。美的“形”,是乡村文明的外在表现。和白茅村一样,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活动的推动下,“村巷干净整洁,房屋纵横有序,庭院环境优美,特色文化墙引人注目”也是我市其他乡村的风景。这样的风景,让乡村的“形”美起来,让村民找到幸福感、满足感和获得感。基于此,用好资源禀赋塑好“形”,打造特色村容村貌,令村民赏心悦目、得到更多实惠,是为乡村振兴绘文明底色。
为乡村振兴绘好文明底色,更要铸好“魂”。“魂”,是乡村文明的内在表现。乡风文明,正是乡村文明的“魂”。为涵养好乡风,徐闻县锦和镇白茅村用好积分制——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等群众自治核心要素的作用,将遵守村规民约、绿美家园及志愿活动、为本村工作建言献策、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等具体事项细化分类和赋分量化,以加分、扣分量化“提倡”及“禁止”的行为,让乡村治理的软约束有了硬抓手。白茅村党支部书记文泽庆表示,积分制管理给白茅村带来了大变化,村民自治行为由“村里事”变成“家家事”,由“推着干”向“比着干”“争着干”转变。跳出白茅村看全市乡村,我们发现,近年来我市多地都活用积分制来凝聚建设和美乡村的合力。积分制,已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借鉴积分制的成功经验,不断探索乡风文明建设模式,为文明乡村底色铸“魂”,始终是我市各地乡村振兴要努力的方向。
当前,我市各地正开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等系列活动赋能乡村振兴。以这些活动为契机,塑好“形”、铸好“魂”,尽力为乡村振兴绘好文明底色,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