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变废为景”提升城市“颜值”

2024-03-15 16:08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徐剑锋

日前,记者从坡头区南三镇田头村了解到,由广东海事局、中交四航院等单位组成的驻坡头区南三镇帮扶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把村中昔日的荒地精心改造成了篮球场,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据3月13日《湛江日报》)

昔日脏乱差的荒地变身篮球场,不仅提升了环境面貌和配套功能,而且为群众运动休闲提供了好去处,有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这种“变废为景”的做法,可复制可推广。

由于种种原因,从城市到乡村总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要么存在脏乱差的邋遢,要么绿地等被侵占,要么一些设施长久废弃不用……对此,不少群众颇有微言,甚至怨声载道。群众的“表情包”就是工作的“方向标”,“变废为景”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体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只有始终装着“百姓情”,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才能不断满足其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变废为景”不是小事,如何从纸上变为现实?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力,才能把好事办实。改造前多一点意见征询、科学论证,多一份民主自治、集思广益,就能够得到广大群众最大程度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变废为景”关乎对外形象,也折射出城乡治理水平。面对一个个乱点黑点、一处处闲置地块,需要来一场轰轰烈烈、彻彻底底的“环境革命”,以猛药来治疴,用钢牙啃硬骨头。一方面要真刀真枪治,精准投入人力物力,对症下药、“一处一策”,练就“一仗接着一仗打”的真本领、硬功夫,让“废地”变“宝地”、旧貌换新颜。另一方面要常态长效管理,建立管护机制,健全群众公约,确保整治成效不回潮、不反弹。

美好的生活环境要靠每一个人的付出,“变废为景”既需要汇集各方智力资源、人人出谋划策,也需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个个积极参与。只有充分发挥每个群众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充分尊重他们的选择权、话语权、监督权,共建共治才能共享,营造出一个个令人舒心的美丽家园。

换个思路,城乡“痛点”亦可成环境亮点、群众兴奋点,这正是荒地变身篮球场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期盼更多的职能部门能从中汲取经验,多一些“变废为景”,让群众朝着更加幸福的未来前行。

编辑:何海清
值班主任:罗颖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