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第二中学霞山校区组织学生到雷州樟树湾大酒店一亩三分地,体验春耕插秧的乐趣。学生们在农民叔叔的指导下学习插秧技巧,并举行了小组插秧赛,不仅让他们感受到了农耕文化的魅力,也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和成就(据4月15日湛江晩报)。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规定平均每周不少于1个课时。劳动课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劳动的价值和重要性在制度层面和实践层面不断深化。湛江市各中小学积极响应,按规定组织各种劳动课,让孩子们在泥土里学会耕耘,在烟火气中体味生活,在汗水与欢笑中开启学习。像湛江市第二中学霞山校区的同学们那样,全市中小学生劳动课开展得务实、有特色、接地气;注重实践性、参与性和体验性。同学们现场动手实践,从中理解劳动的艰辛、体会劳动的快乐、感悟劳动的魅力。
劳动教育不同于单纯的劳动训练,不仅是为了提高劳动技能水平,更要通过劳动过程实现提升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要明确劳动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既要注重劳动技能、劳动习惯的培养,更要注重劳动意识、劳动情感的形成,让孩子们在岀力流汗的劳动中领悟辛勤劳动的意义、珍惜艰苦劳动成果、厚植劳动伟大的观念。
如今的劳动课,更注重创新,注重适应学生们的需求,注重孩子们在劳动中找到乐趣、实现自我价值。诸如组织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制作美食、种植蔬果等多项劳动,有的还前往公共场所开展志愿服务,将劳动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联系起来,使劳动教育覆盖到更多年龄段,延伸至更广阔的空间。
悠悠万事,劳动使成。开设劳动课是完善劳动教育的关键一步,是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劳动,促进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体系化、社会劳动教育多元化,形成以家庭劳动为基础、学校劳动为主渠道、社会劳动为支持的育人格局,使劳动光荣、劳动崇高、劳动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深入人心。通过劳动课,让孩子们爱上劳动、享受劳动,获得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从中收获快乐与成长,成为人生最珍贵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