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在博物馆讲好“湛江故事”

2024-05-19 09:40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关月

5月17日至18日,湛江市第三幼儿园携手广东省基础教育园本教研基地(湛江)共同举办的“与天真一起·儿童与非遗传承人的融创与互生”幼儿非遗项目式学习成果展在赤坎区博物馆举行。(5月18日《湛江日报》)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如今,“博物馆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人走进博物馆,“到博物馆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如何用活博物馆这个平台讲好“湛江故事”,很值得思考。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不仅是文物的展示地,更是诠释文物意义和价值的场所,承载着社会教育的重要功能。我国现行《博物馆条例》也明确提出,博物馆是“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的组织,突出强调博物馆的教育意义。通常来讲,博物馆具有收藏、研究和教育三大功能,如果说藏品是博物馆的心脏,那么教育就是博物馆的灵魂,收藏和研究以教育为目的并服务于教育。

从报道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家长带着孩子逛博物馆,不只是为了“打卡”看热闹,更想从文物藏品中获得知识,了解湛江非遗、接受文化熏陶、丰富内心世界。博物馆里“眼见为实”的习得方式,给人以直观、真实的感受,这是博物馆教育区别于学校教育的显著特点。而“博物馆+幼儿园+非遗”的携手合作,带来了“圈粉”的新思路——在策划展览和展示文物时,要充分考虑到公众的特点和教育的需求,坚持分众化、注重体验感、提升启发性。

让市三幼小朋友担任“小小讲解员”,同样值得鼓励。博物馆应该与学校、湛江日报社等加强合作,深入挖掘自身资源,结合自身特色,制作推出一系列精品课程和教育项目,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二课堂”,助力学生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和传播者、文化自信的积极践行者。比如与幼儿园合作开设“周末儿童博物馆”,根据儿童认知特性设计课程与活动,让孩子玩得尽兴、学得有趣。又比如开展“小小讲解员”培训活动,让中小学生更深度参与学习和互动,激发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还可以举办“小记者逛博物馆”活动,让“小记者”定期走访市内不同博物馆,拍短视频介绍文物背后的故事。

博物馆应该成为讲好“湛江故事”的平台。在充分挖掘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同时,一个个藏于文物之中的“湛江故事”必将“浮出水面”。将其整理、加工,再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将成为湛江塑造城市形象、走红出圈出彩的新路径。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利用不断迭代出新的数字化技术,创新表达形式,让文物中的“湛江故事”真正“活”起来。

编辑:张雅婷
值班主任:周文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