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湛江日报报道,湛江市技师学院近日召开高技能人才培养产教联盟年会暨校企合作研讨会,积极构建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群联动的发展模式。
产教融合是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根本要求和有效途径。随着近年湛江深入推进“制造业当家”、打造制造业强市,如何高标准推动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高度聚合、有机衔接,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湛江日报近日报道了湛江市技师学院的经验做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成立并充分发挥产教联盟的力量。
事实上,传统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模式在近几十年来一直存在,包括顶岗实习、企业冠名班、订单班等都是传统校企合作的基本方式,在一定时期和阶段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总体看,“校热企冷”现象依然普遍,产教脱节依旧常见。而依托产教联盟所推动的产教融合,可以视为校企合作的升级版。
从报道中我们可以发现,这种升级版的产教融合,具有显著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特点。其一,产业即教育。产业界和教育界共同承担起产教融合发展的责任,在制度上、利益上、责任上形成高度联结的“联盟”又或者说是“共同体”。其二,企业即学校。湛江市技师学院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师资聘用、实习实训等人才培养环节充分地“引企入校”,让产教融合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建设产教评生态链校企共享培训基地、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等项目”就是好例子。其三,生产即教学。在产教融合导向下,将教学场所由校内转移到企业,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核心进行实践教学,“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引领示范作用,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改造项目”“组织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专家技术能手,深入生产一线,为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一种良好的互动、循环在形成。
进一步看,产教融合既要立足于当下就业和用工所需,更要以满足地方高质量发展需求为着眼点。随着湛江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产教融合当突出“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围绕产业布局展开。同时,产教融合的创新探索也可以为湛江提供更为全面的产业政策建议,助力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以更优动力解决好“创新动力从哪来”“创新科技成果到哪去”的问题。如何让产教联盟更加“活”、产教融合更加“燃”,值得思考。
期待湛江市技师学院继续大胆迈出创新步伐,加快探索产教融合的“湛江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