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良种+良田,共绘好“丰”景

2024-05-24 09:14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陈天心

“小田并大田,大田成良田!”遂溪县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先行先试,将2831个小田变成182个大田,积极打造“千亩方”高标准农田生态样板。(5月23日《湛江日报》)

5月23日湛江日报在封面刊登了两则新闻,令人眼前一亮——其一,是湛江打响“仙桃荔”这个新品种的名堂,“堪比鸡蛋大小”,能早上市“抢‘鲜’一步”,良种之力可见一斑;其二,是遂溪将2831个小田变成了182个大田,积极打造“千亩方”高标准农田生态样板,向我们展示了良田是怎样“并”成的。

种子是粮食的“芯片”,是粮食生产的源头。端稳中国饭碗,实现粮食安全,必须攥紧中国种子。可以说,良种不仅是确保粮食高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也是满足人们对农产品营养品质需求的重要一环。正如有人所比喻的,一粒良种就像一把创造奇迹的钥匙,关系到国富民强、科技强国。

“仙桃荔”作为“湛品”的“新将”,是“紫娘喜”和“无核荔”通过人工有性杂交创制的杂种群体中选育而成的新品种,报道中提到,这是“国内第一个采用杂交育种方式育成的早熟优质荔枝新品种,是我国荔枝育种的新突破,推广应用潜力巨大”。如果能在廉江、遂溪、雷州等地因地制宜种植新品种,未来将有可能成为湛江荔枝的新“王牌”。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将良种论文写在红土地上的重要性。我们要进一步加快技术攻关,鼓励种业科研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红土地上,培育出更多高产、优质、绿色的新品种。同时,在“仙桃荔”等良种推广应用环节,要打通良种供应渠道,推动全链条、全流程监管,确保更多良种在湛江落地。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从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造盐碱地……近年来,各地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严守耕地红线,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但过程中也面临不少挑战。比如,土地分散、技术参差,产出的作物自然良莠不齐。推动耕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才能为适度规模经营、农机农艺技术集成应用筑牢基础,助力良种标准化产出。

在湛江遂溪,“局部地区存在的空间无序化、耕地碎片化、土地利用低效化、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去年5月,当地祭出一招“小田并大田”,将其作为“百千万工程”重要抓手。一年时间过去,零散的2831个小田变成了182个大田,平均地块面积由之前的0.97亩提高到13.30亩,于是迎来了“整治后的耕地将集中流转到种植大户手中,实现规模化种植”,优化周边村庄布局,发展农文旅产业”等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整体提升效果。可以说,这是以“小田并大田”这个“四两”之力,拨动了“为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和‘百千万工程’落地实施创造新空间、释放新动能”这个“千斤”之重。

培良种、推良田,共绘好“丰”景。期待更多良种、良田、良机、良法的生动故事,在这片红土地精彩上演。

编辑:张雅婷
值班主任:黄梦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