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中国电信湛江分公司获悉,湛江电信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在全市建成848个数字乡村。(5月24日《湛江日报》)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下沉,越来越多的乡村百姓感受到了数字时代带来的种种便利,提升了乡村治理的效率,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动力。数字资源不断向乡村涌动,带动了产业的发展,改变了乡村的样貌,更为乡村振兴装上了全新的“数字引擎”。
从湛江实践不难发现,这个“数字引擎”给乡村百姓带来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报道中有一段描述很是生动——“镇村建智慧大屏、农户安视频监控、‘智慧大屏+AI监控’的技术和应用场景成为数字乡村的标配,乡村养殖种植大户通过视频监控系统照看果园大棚和养殖基地的实时情况,村外出务工人员通过平台及时了解在家留守亲人的日常生活,村委会更高效地开展日常管理,群治群防群管,实现治安防控全覆盖”。这充分说明,数字乡村建设催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已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引擎,有效满足了乡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更多动人的“数字场景”,成就了农业提质增效的“名场面”,我们可以从湛江日报过去的报道中直观感受。比如小农户以电商大平台做舞台,收入翻番,富足可盼;田间地头刮起一股“开播风”,各路主播田头带货为“湛品”擦亮了招牌;过去只存在于科幻片中的全程机械化操作的无人农场,如今已成为可感知的现实场景,“飞播”显身手令人感叹“科技”种田的魅力……从田间到直播间,从农业生产到产品销售,数字生产、数字生活的每一幕场景,都留下了“数字引擎”推动“百千万工程”的鲜活印记。
进一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除了一如既往补强“硬件”之外,更要坚持“三化三大”发展思路,在提升数字农业服务能力上做文章。要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场景应用,探索建设包括人居环境、重要农产品、水土流失动态等一系列数字信息平台,提高农业农村数据流通与使用效率;要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整合利用各类农业园区、基地的物联网数据采集设施,在无人农场、数字育种等领域实现智慧控制与集成应用;要促进农文旅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以数字化支撑农文旅出新出彩。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根本要素还是“人”。在互联网成为“新农具”、大数据变成“新农资”、数字化催生“新农活”的大背景下,湛江电信、湛江日报要加强合作,整理推出一系列“数字乡村故事”。我们要通过“身边人身边事”的示范带动、数字红利的明显释放,来促进数字化生产生活习惯的养成、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观念的转变,进而实现湛江乡村群众熟练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在云端拥抱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