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儿童节将至。在这个专属于儿童的节日里,我们祝愿每一个孩子都节日快乐,茁壮成长!
在临近儿童节的几天时间里,不少父母忙着为孩子精心准备礼物,用心安排节日活动,不少学校编排各种表演节目,以期留住孩子们成长的印记。不少商场、公园更是推出了精彩纷呈的儿童节主题游戏项目。5月30日,《湛江日报》报道称,爱心人士到湛江牵牛花之家开展儿童节慰问活动,呼吁社会各界关爱特需儿童。同日报道里,也有消息称,教育部门决定于今年4月至7月开展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整治工作。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其本质上就是让教师“回归”课堂与教学,最终受益的是学生。两则报道,恰是湛江各界呵护“祖国花朵”健康成长的缩影。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可以送出的最佳儿童节礼物,莫过于“儿童友好”。
“儿童友好”,是指为儿童成长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切实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近年来,越来越多城市朝着儿童友好型方向努力升级。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既包含市政建设、公共建筑等“硬标准”,也包括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软标准”。在“硬标准”方面,要积极推动儿童友好理念与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有机融合,加强既有建筑设施适儿化改造,让城市设施更好保障儿童基本权益。在“软标准”方面,要围绕儿童群体实际需求和全面发展需要,以社区、街区内儿童服务设施建设为抓手,以符合“儿童视角”为标准,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儿童需求,进一步丰富活动和多样化服务场景。
具体到“身边小事”,儿童友好就是要从“儿童视角”出发,多为孩子们想想。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进入暑假,孩子们欢天喜地,很多家长却在发愁。因为孩子不用上学但家长要上班,面临着找谁帮忙看孩子的问题,不少孩子在暑期里得不到应有的陪伴和照料。针对这样的“痛点”,建立健全寒暑假儿童看护机制就是一份很好的儿童节礼物。又比如公众关注的留守儿童问题。近期“警察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女童,就是一次全新的探索。诸如儿童玩具是否环保可靠、儿童饮食是否安全健康、网络安全防线能否筑牢、婴幼儿照护是否到位、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力量是否足够、课后托管是否践行“双减”、育儿配套支持措施如何完善……这些都是一座城市在“儿童友好”这张考卷上不能回避的问题。
需要关注的是,要让儿童充分参与到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来。不少城市已经通过开展“儿童观察团”“儿童体验官”“儿童规划师”等寓教于乐的体验活动,鼓励儿童为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建言献策。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关注、共同推进下,“儿童友好”一定会从一个理念落地为一个个可见可感、可享可乐的生活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