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普通高考在即,近年陪考的场景又浮现在我们眼前:为了记录下这重要的时刻,家长们仪式满满,有的家长身着旗袍与孩子一同合影留念,有的家长一身红装与孩子击掌送行,还有的家长与孩子一同系上象征好运的红色手链,借此表达对孩子的祝福。
高考现场,家长陪考是值得关注的风景。从家长们充满仪式感的陪考中,我感悟到高考的神圣,读懂了家长的苦心,祝福考生有美好未来。说起来,为了陪考,有些家长牺牲工作时间,有些家长扶老携幼赴考场……而此情此景,也令人深思:不陪考,又何妨?
不陪考,是对考生的信任。在社会竞争激烈的时代,高考不仅是科学知识的竞争,也是心态、独立意识等综合素养的较量。应该说,如何应考,如何处理考试中出现的突发问题,考生心中往往已有了常识——在平日的备考中,这方面的常识教育应该被强化了多次。所以,不陪考,“放手”让考生自己赴考场,家长不该知易行难。想想我们农村考生吧!他们的家长远在农村,他们参加高考,往往是自己应对一切,没有家长陪考,没有特别的关爱。这一切,常常丰富他们的人生阅历,成为他们人生中的美好回忆。值得一提的是,在没有家人陪考的情形下,很多农村考生在高考中也能轻易胜出,赢得美好未来。可以说,这些考生,不仅赢在科学知识,也赢在良好心态和独立意识。他们,才是高考中真正的赢家。
不陪考,是另一种深沉的爱。陪考的家长,总觉得考生还小,很多事情处理不好,于是轻易剥夺他们独立考试的体验和机会,以致很多考生养成了一种惰性,“反正有家长代劳”成了他们的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毋容置疑,家长的陪考,主观上是为了确保考生在高考期间做到“万无一失”,胜券在握。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我们家长能发自内心地给考生独立考试的机会,不陪考,或会更利于他们用平常心态应对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