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医学院的朋友发来一段小视频,是一位游遍了祖国四面八方的北京博主的议论,道是东到辽宁丹东,西到青藏高原的稻城亚丁,南到湛江南极村,北到漠河北极村,都有他的足迹,如果一定要他选一个城市久居,他首选湛江。理由“一是满大街的椰子树,国内罕见;二是有海可以引入城市里,2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各种岛屿,举步可至;三是饮食自由,北京高级餐厅的各种菜品,在湛江属于家常菜;四是带有湿度的良好的空气质量;五是地理位置好,四通八达;六是最重要的,冬天不冷,四季如春。”
的确,不是自夸,我港城景色之光鲜,空气之新鲜,琳琅满目之海鲜,当属华夏一流。而开渔之大美绝美,湖光岩之华美,红色文化之壮美,赤坎老街之古典美……更是有口皆碑。此外——除了时尚之美之实用,更要强调的,是湛江历史文化之庄重与非遗文化之厚重。
从文字学上考察,“湛江”的“湛”字可谓诸美在身。其读音有四,其中三个与“深美”相关:一曰湛zhàn,意为清澈透明。六朝谢混《游西池》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又为深沉隐蔽。《道德经·第四章》:“湛兮似若存。”意为幽深像是万物的源头。二曰湛dān,意为欢乐。《诗经·小雅·宾之初筵》:“子孙其湛。”——子孙们多么开心。三曰湛jiān,浸泡,浸染。《礼记·内则》:“湛诸美酒”,意为浸在美酒中。而“湛江”作为一个词组连用则始于屈原的《招魂》:“湛江水兮上有枫”,翻译过来是“清澈的江水潺潺流淌,枫树林在招摇在岸上。”在这里,“湛”为“饱满”意。常用词组“湛蓝”“湛清”“湛深”“精湛”皆为褒义。更不必说雷州远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繁衍生息,大有故事可讲。
所以,“鲜美”与“厚重”的联姻,使得“古老百越之地”与“沿海开放城市”浑然一体,“美”就绝不仅仅在自然景观了。
窃以为“湛江年例”与“雷州换鼓”堪称“美哉本土”的两大名片。
笔者在《人文湛江》里总结了湛江年例的八大特色:一是规模宏大,全民参与。如廉江良垌镇的“万人宴”。二是方式各异,流派纷呈。从正月初二至清明直至入秋,各领风骚。三是图腾丰富。如吴川梅菉头村的祖庙供有94尊神像,应有尽有。四是游神的方式林林总总。从村庄所辖区到出海巡游,林林总总。五是绝活表演,种类繁多。舞醒狮、燃社火、游神、演木偶戏、鸣铳炮、送瘟神……足足可以编辑一本《湛江年例大典》。六是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如吴川飘色,堪称南国民间艺术的绚丽奇葩。七是艺术含量异常丰满。如粤剧、雷剧数天连唱,“春班”“秋班”接踵而至,多地的年例养活了两广几十个剧团。八是经济效益日益增加。如作为年中最大盛事,“年例期”物价不但没降,反而有上升。
是故个中的“鲜美”真不是一篇短文所能够概括。
“你打鼓来我打锣,锣鼓两个是公婆。鼓儿出在雷州府,锣儿出在九江河。”据张应斌教授详尽考证,莫衷一是的“雷州换鼓”的本意就是:“到雷州去换铜鼓”。清屈大均《铜鼓》:“大抵粤处处有铜鼓,多从掘地而得,其状各异,皆伏波所瘗以镇蛮者。”廉州有铜鼓塘,钦州有铜鼓村,灵山有铜鼓岭,文昌万州有铜鼓岭,大多以掘得铜鼓而名,为何全国都要到雷州去换铜鼓?前提是:雷州是天下独绝的雷神所在地。这种祭祀文化与图腾文化的水乳交融,才是天下四绝——雷州换鼓、广德埋藏、登州海市、钱塘江潮——雷州换鼓能够首当其冲的“大美”所在。
2005年春节,笔者落户湛江不久,著名的民俗学家、“山花奖”得主孟宪明先生南下湛江,在湛江盘桓了一周之久,一起观看了完完整整的“雷州傩舞”,拍了上千张照片,惊呼:“失礼求诸野,至性至美中原文化精髓在湛江得到完整地保存!”2009年元宵节后,湛江东岭村傩舞受到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博士导师康保成教授曾到东岭村进行实地考察,对傩舞现象作了研究。这种浑身“中国故事”的民俗之美,在全国更是凤毛麟角。
闻一多替湛江自况曰:“东海和硇州是我的一双管钥,我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笔者想,湛江之美,时尚与厚重比翼齐飞,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