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晚报》于6月11日和6月12日分别推出《文旅融合 打造河唇美食地标》《廉江鹅街融入新业态 古老街区变身新晋网红打卡地》两篇报道,读后让人倍感兴奋,更有迫不及待去现场打卡的冲动。这两篇报道分别从河唇鱼头汤和鹅街的打造入手,详细介绍了廉江如何将地方特色美食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美食地标。可以说,廉江成功打开了文旅融合的新篇章,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一“汤”一“街”两个鲜明的案例中,我们看到了地方政府如何通过挖掘和推广本地特色美食,带动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值得探讨。
城市发展中需要保护与传承地方文化。河唇鱼头汤和廉江鹅街的成功案例说明了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的重要性。河唇鱼头汤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技艺代代相传,而廉江鹅街则通过修旧如旧的方式保留了岭南建筑风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方文化往往面临同质化的威胁。然而,通过对河唇鱼头汤和廉江鹅街的挖掘与推广,廉江有效地维护了地方独特性。这不仅增强了本地市民的文化自信,也吸引了外来游客,提升了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一“汤”一“街”模式助力经济发展。河唇鱼头汤美食街和廉江鹅街都是以美食为核心,带动了周边餐饮、零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大大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河唇鱼头汤美食街2023年的营业额超过6000万元,而廉江鹅街改造后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这种“美食+”的模式,不仅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居民收入,还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活跃度。特别是在乡村和老城区,通过美食经济带动的乡村振兴和城市更新,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展示了如何在保护文化的同时,实现经济发展的双赢。
一“汤”一“街”,要“流量”更要“留量”。近期,一“汤”一“街”可谓刷爆朋友圈,现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不可否认,要实现持续发展仍面临挑战。例如,如何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时,不断创新以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如何平衡商业开发与文化保护,避免过度商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以应对日益增长的游客流量等。因此,要进一步深化美食与文化、旅游的融合,探索更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例如,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美食体验、加强品牌建设提升美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本地特色美食推向更广阔的市场等等。
我们看到,通过一“汤”一“街”建设,一些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公共服务得到提升,周边市民的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显然,这种全方位的发展模式,为城市治理和社区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