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早上,在吴川市浅水镇李上旺岭村的“稻虾共作”种养基地,工人们在稻田里奋力拉网,网内的罗氏沼虾活蹦乱跳。“稻田中除了种水稻外,还能养虾,可以说是一田双收,效果还不错。”种养基地负责人郭上春说。(据6月17日《湛江日报》)
绿色,是湛江现代农业发展的底色。我市一批优质农产品之所以广受市场青睐,就在于迎合了老百姓吃出健康、吃得安全的消费胃口。透过“稻虾共作”的种养模式,与虾共生的水稻无化肥、无农药、无激素、无污染,游弋水中的沼虾可以吃虫、除草、松土、净化水质,其排泄物还能作为稻谷的有机肥,“以虾护稻、以稻养虾”,提升了稻谷品质,实现了粮渔双赢,不愧是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新样本。
当前,湛江现代农业发展进入了“亩产论英雄”的新阶段,“稻虾共作”新模式“一水两用、一田双收”,走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要因地制宜做好田野里的“加法”,无论是“稻虾共生”,或是稻蟹鸭鱼混养,还是稻椒轮作、稻瓜轮作,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启“稻田+”的新模式,既提高了土地含金量、粮食附加值,也尝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甜头,有力地推动了农业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单单是生产方式与生产技术的升级迭代,更在于发展理念的转变、发展思路的拓展、发展模式的创新。只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注入新动能、丰富新业态,才能让农民既丰产又丰收。一方面要推动农田里提高质效,紧紧依托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等方式,加大撂荒地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围绕名特优新农产品打造,持续调优种植品种,强化精深加工,形成高投入、高科技、高产出的现代农业体系。另一方面要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融入山水光影、岭南文化、美景美食,丰富农家乐、农耕体验、田园采摘等文旅新业态,延长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打造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诗和远方”。
在湛江,“稻虾共作”等种养新模式正呈燎原之势,引进更新的模式、更优的业态,注入更强的资本、更多的人才,让种粮者有钱挣、得实惠、有奔头,就一定能在希望的田野上捧起“金饭碗”、走稳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