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非遗“火起来”需有更多“互动”

2024-07-26 12:34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叶舒云

7月24日,位于赤坎古商埠历史文化街区(大通街片区)的广州湾商会会址人头攒动,一批又一批市民、旅客驻足于此,了解特色鲜明的通草画、植物染。(7月25日《湛江日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相关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强调知识、情感、技能和手艺的活态传承。让非遗“活起来”甚至出圈出彩“火起来”,方能刷新其“高光时刻”。

近日在赤坎老街,“广画湛染,共创未来”非遗人才文化传承与创新交流活动举行,其最大特点在于“互动”:一方面,是广州通草画非遗传承与湛江植物染非遗传承之间的“面对面聊”;另一方面,则是非遗传承人与观众游客之间的“手把手教”。

增强非遗技艺的互动性,恰恰是提升其热度、与游客之间“黏度”的关键。

非遗要“活起来”甚至“火起来”,首先需要被“遇见”。这一点,众多非遗传承人一直在努力,但一些人、一些项目确实面临着有心无力的状况。因此,如何借力提升其曝光率,成为推广关键。这次赤坎办非遗交流活动,将地点定在“本土流量池”的赤坎老街,借其人气、流量增加非遗与市民游客之间的互动,下了一步妙棋。正如报道中游客所言,“我是来老街旅游的,能在这里遇见并体验非遗技术真是太惊喜了”。

这一波惊喜也反映出,非遗与文旅之间的“互动”同样值得期待。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地方都在支持、推动当地非遗项目与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冰雪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等结合,通过举办“非遗购物节”“非遗美食节”等活动,丰富景区景点的旅游业态,给游客带来全新的非遗体验。但呆在展馆、店铺里面等游客来光顾还不够,打造“爆款”从而为当地文旅“上大分”,需要非遗主题活动主动“走出去”、提高与市民游客之间的互动性。

另一个需要重点突破的互动项目,是“非遗+直播”。实践证明,借助直播这一当下最火、最潮的传播方式之一,非遗不仅能重焕光彩,而且能以自身厚重的文化内涵去滋养更多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直播是形,非遗是神,主播则为纽带。我们应该鼓励更多非遗传承人和爱好者尤其是年轻人走进直播间。一些“非遗+直播”的实践已经证明,在直播间里,青年传承者带来了互动流量,非遗得以展示魅力,“双向奔赴”已然形成。而直播带来打赏支持、商业机遇,也反过来让保护传承更显价值、更具尊严,不仅能激发非遗发展的活力,更能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爱好者加入非遗保护传承行列。

期待今后的非遗交流活动更加重视“互动”,在与新渠道、新场景、新业态、新生活的融通中添活力、添创意,助力非遗赢得更多“铁杆粉丝”。

编辑:何海清
值班主任:莫松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擦亮“红树林之城”生态名片 让“绿色明珠”熠熠生辉
  • “湛品”形象公交站亮相金沙湾
  • 坡头区:创新“实验室+平台公司”模式 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新高地
  • 赤坎区率先实现所有街道长者饭堂助餐服务全覆盖
  • 开幕倒计时500天!3张海报带你了解2025年残特奥会
  • 天空打翻的调色盘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