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上午,赤坎金沙湾红树林科普基地,两位小朋友翻越木栈桥的护栏,在被水淹了一半的台阶上玩耍。(8月20日《湛江日报》)
持续高温天气下,戏水、游泳等水上活动成为许多人消暑纳凉的首选。然而,在享受这份清凉与欢乐的同时,我们绝不能忽视一个严峻的问题——溺水事故。8月20日,湛江日报刊登一张带有“提醒”意味的照片,照片中,两个小朋友在翻越木栈桥的护栏,他们身后是一片湖水。近段时间暴雨多发,或许是刚下过雨,栈桥部分台阶已被涨起来的水淹没。一不小心,就有溺水之危。
其实不光是溺水,涉及未成年人的交通事故、触电、火灾、拥挤踩踏……各类安全事故,刺痛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心。痛定思痛,每一起事故背后都有一系列被忽视的安全隐患。孩子们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家长们疏于引导和监护,社会公共管理不够周到和细致,都可能成为安全防护中的漏洞。具体到这张照片反映的情景,孩子们缺乏安全意识、家长们疏于监护、栈桥安全标志及管护措施不够细致,就兼而有之。
加强安全教育、共筑安全堤坝,容不得丝毫松懈。暑假接近尾声,经过长达一个多月的假期,一些家长容易产生松懈情绪,想着孩子这个假期里“表现不错”,就尝试让孩子“自由活动”,这是很危险的。比如溺水事故,从近年的典型案例成因来看,一是孩子们自身对防溺水的意识和重视程度不够;二是安全自护的能力不足。假期里,有些孩子明知学校和家长不允许私自到水边游玩,但主观认知模糊,不能控制自己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有些是在同伴遇险时,没有正确使用救援方法,最终酿成悲剧。一些家长对此可能也存侥幸心理,想着只是让孩子到水边的栈桥玩,没有让他们真正下水玩,又或者想着那些公共场所成年人多,那么多人看着没有危险,但事实上,这是对溺水危险的轻视。
安全教育,要落实在行动上。尤其是在寒暑假,家长及其他监护人要切实履行监护之责,时时言传身教,明确告诉孩子什么事情不能做,教育孩子哪些地方不能去。孩子要外出,一定要做好“四知道”:知道孩子去哪里;知道孩子做什么;知道孩子和谁去;知道孩子何时回。尽量不要让孩子单独出去游玩,不要让孩子长时间脱离监护视线,不能因一时心存侥幸置孩子于风险之中。
另外,相关景点管理方等也应加强日常管理和隐患排查,做到联防联控联管全覆盖。有河湖的地方,有池塘的地方,有水库的地方,必须有人管理。该悬挂警示牌、提示语的点位,也要及时做好提醒工作,并加强日常巡逻。只有各方承担起各自责任,构建全方位的预防应急机制,才能全力守护好孩子们的假期安全。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