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子彦 物理类总分671录取院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依稀记得学长曾在黑板上留言:“高中三年的时间很短,想去做的事尽快去做……”三年看似很长,然而在记忆里,这三年能让你记住的瞬间或许寥寥无几,我个人由衷希望通过分享自己的感悟能给高中生些许帮助,让大家过一个值得回忆的三年!
学习规划
制定学习规划需要我们整体上对各科进行了解与定位,我们可以通过高中的测试来对自己进行定位,细节上则可以具体到某一科目的某一方面。我的规划经常是目标导向型的,这样的规划指向性明确,但可能会出现规划时间不足等等问题,所以我的规划也不刻意追求详尽,而以逐步解决问题为主。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要实现的目标,可以通过细化目标具体化,例如我个人高三经常存在成绩波动不稳定的问题,而将这一个问题细分就会反映出应试失误失分,知识点不扎实,思维速度慢等等问题,需要将其依次解决。
学科的时间分配
合理分配各科学习时间至关重要,高中与高等教育不同,侧重于应试。从应试角度上讲,高中六科不应当有偏科,尽量避免个人情感的影响,取到理论上学习速率的最大值。我作为偏好理科的学生,高一高二时就犯下了时间分配失衡的错误,尽量不要抱有高三再把劣势科目拉回来的想法,这样容易使后期劣势科目学习压力增大。而如果遇到瓶颈期,也可以考虑换一科转变心情,同样不要因过度追求均衡而降低效率。
我想在理科方面给大家一些参考意见。首先是数学,近几年来考察难度和深度不断增大,而本身又常是考生投入时间最多的科目,所以学习的效率和方法最为关键。知识点方面,建议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练习册,教辅以及网络资源进行适当拓展,拓展方面可以多向老师寻求建议。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参加数学竞赛,增加知识面。刷题方面,应当通过不断的练习降低基础题与中档题失误率,这种方式提分速率最快,之后再去考虑钻研难题。
其次是物理,物理给我最大的教训就是考试前不要过多猜测或者是过于在意试题的难度。而平时学习的时候就应当做好万全的准备,尤其是将中等难度以下题的失误率降到最低。考场上物理的失误往往分值比例极大,应当予以重视。
化学一定是要在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之后再去刷题,在知识点还不牢固的情况下,盲目刷题效率是比较低的。用错题本记录通常只能解决一个或一类问题,而用课本与教辅能扫清一片盲区。
学习与应试心态
学习心态方面上,我平时最常用摆平心态的方法就是告诉自己,反正这一次考试不是高考,暴露出自己的不足是好事;而如果感觉自己这段时间一直很努力了,却仍是发挥失常,那也没关系,反而可以让我反思发挥失常的原因,并且用下一次考试证明自己的努力;如果很长时间努力了,却仍然没有相应的提升,那就再仔细思考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总而言之,无非是胜不骄败不馁。考差之后当然可以用一小段时间来缓冲调整,但是之后就肯定要总结,收拾心情继续学了。而平时学习的心态,既不能过于懒散,也不能太急功近利,旨在寻找效率的最大值。
应试的心态也是相同道理,尤其是在时间管控方面,考试时做题既不能极其细致地一道一道磨,也不能囫囵吞枣扫过去。个人建议边考边判断题目难度,寻找一个最适合自己的速度。但是也有一个大忌,就是当前面的题都很简单时,也不要掉以轻心,数学物理往往前面的题简单,后面一两道大题就会难度陡增。
同样在考场上,我们经常面对的重要抉择是,当做到一道难题时,究竟是否要跳过。有时当我们多次跳过之后,发现自己常常是花费了大量时间去跳过最后一无所获;而有些时候不跳过一道题,死磕到最后一样做不出来。对此我的看法也是因人(或题)而异的,数学上如果一道题五分钟内没有任何眉目的话,那么就建议直接跳过;如果能想的出一个大概的思路的话,建议继续思考;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直接跳过。
考场的决策是非常复杂的,只要大家找到一个自己习惯并且适用的决策就好。一眼判断一道题或者是一套卷子的难度是比较高的,所以有时也不必过分纠结于决策,自己能力的提升才是关键。而做题速度的提升,必须从平时开始练起,如果平时写作业的时候注意力涣散,经常分心,那么这种做题速度慢的习惯到了考试的时候是非常危险的。除了在深入研究一道题目的时候,平时的练习也尽量提升自己的速度。为平时学习效率着想,当遇到实在做不出来的题时,也不要消耗大量时间去琢磨,有的时候看答案给你的启示已经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