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铁轨动脉镌刻湛江精神密码

2025-04-19 09:22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龙飞腾

2025年7月1日,黎湛铁路将迎来正式通车70周年重要时刻。我们以岁月为纸,以铁轨为笔,从黎湛铁路说开去,共同探寻湛江铁路蓬勃发展背后的时代密码。(4月18日《湛江日报》)

4月18日,湛江日报“典湛”专栏再出新篇,以黎湛铁路将迎来正式通车70周年重要时刻为切入口,回顾了从黎湛铁路到“五龙入湛”的湛江铁路发展进程,为读者徐徐铺展了一幅气势宏大的“铁轨纵横红土地”画卷。铁轨延伸处,是远方,更是希望。

从人力肩挑背扛建成新中国首条高速度优质铁路干线,到“五龙入湛”构建现代化高铁网络,湛江铁路70年的发展轨迹,不仅是一部交通建设的进化史,更是一座城市与时代同频共振、逐梦前行的奋斗缩影。

70年前,黎湛铁路的建设肩负着打破封锁、连通陆海、巩固国防的重要使命。铁道兵与十万民工并肩作战,以“多快好省”的奇迹,用不到9个月时间建成铁路,创造全国人力铺轨最高纪录。黎湛铁路的建成通车,不仅打通了大西南出海通道,更以“铁海联运”模式,让湛江迅速崛起为重要的物资运输枢纽。70年来,黎湛铁路的不断改造升级,始终踏准时代脉搏、紧扣发展需求,彰显着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进入“高铁时代”,湛江实现了从普速到高速、从单一线路到中心枢纽的跨越。2018年深湛铁路江湛段通车,结束了粤西无高铁的历史;2025年底,广湛高铁将以350公里的设计时速,串联起粤港澳大湾区与粤西地区,形成1.5小时交通圈,极大缩短时空距离;合湛、湛海等高铁项目喜讯频传,更是让“五龙入湛”的美好蓝图逐步照进现实。高铁的开通,不仅带来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高效流通,更推动湛江深度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联通海南自贸港、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湛江铁路70年的发展历程中,铁轨延伸之处不仅是交通线路的拓展,更是精神力量的传承与升华。从黎湛铁路建设时的肩挑背扛,到今天“五龙入湛”的科技攻坚,每一段铁轨都镌刻着铁路建设者的精神密码,这些精神跨越时空,成为推动城市发展、国家进步的强大动力,成为这片红土地上的精神宝藏。

抢建黎湛铁路,是“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精神的生动诠释。1954年,铁道兵与十万民工以“战斗姿态”投身铁路建设。没有先进的机械设备,就用双手打眼放炮;面对复杂地形,就以天为幕、地为席,日夜兼程。在定测工作中,技术人员背着沉重仪器,每20米钉下一根中心桩,用脚步丈量土地;施工时,建设者与顽石斗争,双手磨出老茧却毫不退缩。正是凭借这种“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精神,他们创造了不到9个月建成铁路、刷新全国人力铺轨纪录的奇迹,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就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

随着时代发展,铁路建设精神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从黎湛铁路的人力施工到如今广湛高铁的机械化、数字化建设,从单一线路到“五龙入湛”的网络纵横,背后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精神的给力支撑。这种创新精神,不仅体现在建设过程中的技术创新,更反映在管理模式、运营服务等方方面面。从人工调度到智能管控,从纸质车票到电子客票,铁路建设与运营的每一次变革,都是“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创新实践。正是这种不忘初心、守正创新的精神,让湛江铁路始终紧跟时代步伐,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跨越。

从黎湛铁路的肩挑背扛、迎难而上,到“五龙入湛”的科技创新、使命担当,湛江铁路建设背后的精神力量一脉相承、不断丰富。这种精神,不仅是续写“轨道上的湛江”传奇的内在动力,更是激励湛江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宝贵财富。

铁轨延伸处,湛江向未来!

当“五龙入湛”的“施工图”逐渐变成“实景画”,湛江必将凭借铁轨动脉迸发出的精神力量,在加快打造“六个湛江”、推动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中书写更加壮丽的篇章,马力全开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编辑:岑川
值班主任:罗颖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从黎湛铁路到“五龙入湛”——铁轨延伸绘宏图 湛江逐梦向新程
  • 从“跳水之乡”到“水上运动之城”,湛江打造文旅新IP
  • 2025廉江家电春季(广州)博览会落幕 现场签订近2亿元订单
  • 湛江市湖光中心小学《小湛同学》小记者站成立
  • 雷州女大学生放弃舒适城市生活回乡种植千亩凤梨
  • 2025徐闻菠萝文化旅游嘉年华暨建行金融助力菠萝产业高质量发展活动举行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