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五一”假期,霞山区将开启一场“非遗焕新·智绘霞山”的奇幻旅程。(据4月29日《湛江日报》)
“五一”假期,霞山区推出“非遗焕新·智绘霞山”文旅嘉年华,将传统非遗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为市民游客带来新颖的文旅体验,也为城市文旅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湛江醒狮、雷州姑娘歌、蒲草编织等非遗项目,承载着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随着时代发展,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面临传承难题。如何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成为湛江文旅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霞山区大胆尝试“非遗+AI”模式,为非遗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方向。
此次文旅创新,霞山区不仅在形式上求变,更注重文旅产业的深度整合。从海滨公园到特呈岛,从乡村田园到城市商圈,构建起“海陆空”全维度文旅布局,满足不同游客的多样化需求。运动爱好者可以在特呈岛参与沙滩足球赛,感受运动激情;亲子家庭能在岑擎村体验田园生活,享受乡村乐趣;时尚青年则可在商圈参加潮流活动,释放青春活力。这种多元化的文旅产品,有效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带动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产业发展,实现了文旅产业的综合效益。
除了“非遗+AI”“非遗+旅游”,霞山区还积极打造“非遗+生活”场景。在草坪天幕帐篷区开展非遗相亲、插花沙龙、非遗手作体验等活动,让非遗走进日常生活。市民和游客在轻松氛围中接触非遗、感受非遗,大大拉近了非遗与大众的距离。
从长远来看,霞山区的这些创新举措对城市发展意义重大。在文化建设方面,通过创新方式展示和传承非遗文化,提升了城市文化软实力,增强了市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也塑造了霞山独特的文化形象。在经济发展方面,丰富的文旅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产业繁荣,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非遗+AI”的探索和实践,为湛江文旅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它证明传统文化不是发展的包袱,而是珍贵的财富;创新不是对传统的否定,而是更好的传承方式。未来,湛江应继续以创新为引领,深入挖掘更多非遗资源,探索“非遗+”的多元可能性,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旅品牌。同时,要重视人才培养和技术投入,为非遗传承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让非遗在科技赋能下焕发更强生命力。
当然,要让“非遗+”模式持续健康发展,还需在多个方面持续努力。比如,加快培养既懂非遗又懂科技、文旅的复合型人才;打造具有湛江特色的非遗文旅品牌;推动非遗与更多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拓展产业链条。
随着“非遗+AI”等创新模式的深入推进,相信湛江将在文旅领域实现新突破,让非遗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相互交融,成为令人向往的文化旅游胜地。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