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决战决胜之年、收官之年。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期间,市纪委监委扎根扶贫第一线,聚焦主业主责,紧紧围绕精准脱贫、防止返贫、阻止致贫工作目标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有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一线、向群众身边延伸,为全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
2020年5月底,全市贫困人口233737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218条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同时,市纪委监委牵头帮扶的吴川市黄坡镇稳村和与佛山市纪委共同帮扶的湛江经开区东山街道调文村都在2019年底提前退出省定贫困村,2020年脱贫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并初步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0年12月14日,市纪委监委主要领导率队调研稳村扶贫产业。
聚焦主责主业,面上“亮剑”筑防线
湛江是人口大市、农业大市,但农业、农村基础薄弱,“三农”问题历史欠账较多。全市共有贫困户81680户、贫困人口233737人,约占全省的1/7,是全省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地级市。为啃下这块“硬骨头”,市纪委监委主动作为、标本兼治,构筑护航脱贫攻坚的坚固防线。
聚焦难点强化督导。用铁的纪律护民生、促脱贫,坚持上下联动,市纪委监委建立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定点督导机制,聚焦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紧盯问题整改进行跟踪督导,为确保高质量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提供坚强纪律保障。市纪委监委领导带领7个督导组,包片督导被列入挂牌督战的7个县(市、区)、17个乡镇、12个行政村,与县级纪委监委联动约谈县镇村三级主要负责人等有关干部68人。
找准痛点严厉查处。坚决查处扶贫领域贪污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等行为,排查问题线索124条,立案107件,处分153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5人,实名通报曝光6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典型问题,有力保障全市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抓住重点落实治本。紧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全市排查基层违纪违法党员干部问题线索3944条,立案2149件,处分1604人,移送司法机关98人。通过以案剖析、以案促治,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强化长效常治。推动徐闻、麻章、湛江经开区等地党委和纪委监委,以选聘农村基层监督员、建设基层监督云平台等为抓手,做实监察职能向村居延伸,治本成效初显。
精准对口帮扶,点上“出彩”树旗帜
主动担当起精准对口扶贫“领跑者”角色,建立了稳定有效的扶贫机制,落实党建带动、领导牵头、部门负责、干部抓实的“精准施策、多层联动、一体作战”的帮扶责任制。
2020年,精准对口帮扶的稳村、调文村两村集体经济收入分别比帮扶前增长91倍和61倍,都被评为湛江市文明村(稳村入选“先进文明村”),稳村党支部、调文村党总支都被评为“湛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稳村还在第二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系列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广东十大贫困村创建名村”,驻村工作队被省评为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驻村第一书记汤旭希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如今,稳村、调文村均高质量提前脱贫摘帽,成为远近闻名的新农村示范村,顺利转入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树立起湛江市脱贫攻坚的两面旗帜。
省定贫困村稳村 实现美丽蜕变
“欢迎你到稳村来,看一看,新建的楼房多漂亮。欢迎你到稳村来,尝一尝,稳村番薯有多香……”走进位于鉴江出海口的稳村,清新质朴的村歌萦绕于耳畔,金黄的稻谷、翠绿的番薯苗、错落的民房相互交织,勾勒出一幅恬静美妙的田园风光。
稳村原是省定贫困村,村民长期处在温饱线水平。2016年5月驻村帮扶以来,市纪委监委派出的扶贫工作队有激情在状态,坚持党建引领与产业发展“双驱动”、帮扶外力与内生动力“双带动”、改善人居环境与改良村风民风“双推动”,采取政策兜底、转移就业、发展产业、入股分红、教育智力、健康生活等有效措施,帮助贫困户在2019年全部脱贫摘帽,推动稳村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创新示范点。2020年,村集体收入55.38万元,比2015年(6000元)增长91倍;村民人均收入27263元,比2015年(5460元)增长4倍;贫困人口人均收入22600元,比2015年(4000元左右)增长近5倍。
2020年,仅单卖番薯苗,全村收入就接近200万元。为实现稳定脱贫,工作队坚持做大做优扶贫产业,打响做强“稳村番薯”品牌,打造“稳田香”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实现村集体、种植户和贫困户持续“三增收”,形成长效稳定脱贫机制,涌现出一批种植能手、致富带头人。在今年初召开的湛江特色农产品和消费扶贫产业发展暨第二届湛江种植业大会上,稳村番薯获得“湛江最受欢迎名牌番薯”和“湛江十大最受欢迎扶贫明星产品”称号,“稳田香”系列深加工产品受市民青睐。坚持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同谋划同推进,投入2000多万元,完成34个新农村建设项目,彻底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用电难、耕种难、饮水难等问题,公共服务设施齐全,绿化美化、灯光亮化、网络信息化配套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实施以产业、交通、水利、治安、医疗、文化、党建为主要内容的“七村七共享”,推动稳村周边区域连片开发、抱团发展。村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管理力强,全村无吸毒、无赌博、无偷盗、无斗殴、无上访,稳村由过去的维稳重点村转变为基层治理先进村。部分驻湛高校和市委党校将稳村列为现场教学基地。
2020年5月27日,市纪委监委主要领导率队到调文村调研扶贫工作。
“党建+N”激发内动力 调文村实现“双摘帽”
调文村从后进到先进,得力于“党建+N”激发内动力。该村在摘掉“省定贫困村”帽子的同时,摘掉了“软弱涣散村”的帽子。
党组织软弱涣散是该村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近年来,调文村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构建“党建+N”新模式,以“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引领该村从后进到先进、从贫困到振兴,不断迸发出更加强劲的发展活力。
开展党建+扶贫攻坚,实现高质量高标准脱贫。当前,该村建成产业扶贫项目7个、基础设施项目23个,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5294元增长到2020年的15209元,集体经济收入从之前的不足0.6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37万元。开展党建+环境治理,促使突击清洁变长期保洁。开展“党建+生活环境治理”工作,把6个自然村被划分成34个党建责任小区,让村庄从原来逢年过节或领导来村调研检查时才组织运动式清洁,变成现如今人人讲卫生、时时讲卫生,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开展党建+疫情防控,体现爱村护民的责任担当。在市纪委监委的帮助下,该村还制定了“党建+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成立12支党员先锋队,与自然村签订《疫情防控承诺书》12份,在2020年春节期间做到全村2200多户无一户聚集式做年例的防控成效。开展党建+工作共建,拓宽党务村务工作思路。争取社会力量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形成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及党员互动的工作融合,合力推动村务党务发展。与交警、消防大队、银行共建,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麻章区村务监察员正在点击查阅基层监督云平台。
●基层亮点●
麻章区打造平台强化对农村基层的监督力度
近年来,麻章区高度重视对农村基层的监督,不断创新监督方式,切实增强监督实效。2020年7月以来,按照市纪委监委的部署要求,深入推进麻章基层监督云平台建设,努力打造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的农村基层监督综合平台,不断提升农村基层监督效能,切实改善农村基层政治生态。
以智能手段为抓手,进一步创新监督方式。2019年5月,麻章区纪委监委研究开发“廉政监督岗APP”、麻章基层监督云平台,推动监督手段科技化、智能化、数据化。该APP在2019年底试运行投入使用,2020年,麻章区纪委监委向各村(居)全面推广使用监督云平台。该平台由微信小程序、自助终端查询系统构成,并融入“廉政监督岗APP”,设有阳光村居、资讯概况、廉洁麻章、监督岗四大版块,包含党务公开、信息公告、资产资源、资金监管、乡村振兴、信访举报等主要栏目。麻章区在每个镇都建立了一套自助终端查询系统,内容与微信小程序同步。村务监察员、党员、代表、群众可通过登陆微信小程序或现场通过立式触摸屏查看相关内容,及时进行监督。目前,该云平台已完成全区三个镇的资产资源资金、精准扶贫等相关资料的录入及69个村(居)相关资料的收集,并在湖光镇外坡村、世乔村及麻章镇赤岭村试点运行,接下来将逐步推广全区各村(居)使用。
以队伍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增强监督力量。在配足配强镇纪委干部,设置派驻镇监察组,依法向镇派出监察专员等的基础上,麻章区纪委监委又设立了村级廉政监督岗,在各村(居)聘任村务监察员。按照素质好、年纪轻、文化高、敢作为的要求,由各镇党委在每个行政村党支部确定一名纪检委员,再由区纪委监委聘任其为村务监察员,聘期为2年,由镇纪委统一管理,取代原来的村级廉政监督员。截止目前,在全区100个村(居)中已聘任了86名村务监察员。设立村级廉政监督岗以来,区、镇两级纪委共举办5期村务监察员培训会,并挑选部分村务监察员参加全区纪检监察业务培训,努力提升村务监察员综合素质和监督专业化水平。为确保麻章基层监督云平台正常运作,区纪委监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配备4名专职工作人员,专职负责该云平台每月有关资料的收集、录入、上报工作。
以建章立制为抓手,进一步规范监督程序。出台《麻章区村级廉政监督岗管理实施方案(试行)》,规范明确党风政风监督室、各纪检监察室、镇纪委、村务监察员的监督职责。加强对村务监察员的管理,建立补助及激励机制,村务监察员每人每月给予补助津贴200元,每年度进行考核评价,优秀者给予奖励2000元,从而增强村务监察员工作积极性。2019年以来,区纪委监委通过调研、座谈、督办等形式,督促区财政、农业、住建等部门进一步修订完善农村管理各项制度,为村务监察员开展监督奠定基础,先后出台或修订了《麻章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麻章区农村小型建设工程承(发)包管理办法》《关于规范全区行政村公务接待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麻章区扶贫资产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制度,推动监督程序规范化。
以多方联动为抓手,进一步提升监督效能。2020年9月,在收到有关麻章镇黄外市场大部分档口不纳入“三资”交易平台交易、擅自出租的反映后,区纪委立即开展暗访,制成明查暗访片在全区播放,督促镇、村相关责任人及时落实整改。同时,注重发挥村务监察员监督作用。2019年5月以来,村务监察员通过使用“廉政监督岗APP”共开展监督工作124次,及时发现并纠正或制止苗头性、倾向性问题12个。麻章基层监督云平台可对接“廉政监督岗APP”,具备在线提交报告功能,村务监察员可利用此渠道了解掌握本村有关情况更全面,开展监督更方便,反映问题更及时,实现监督职能前移。
2020年10月29日,霞山区纪委监委督查组到湛江市第十四中学开展专项督查工作。
霞山区纪委监委紧盯重点领域,增强监督质效
2020年,霞山区纪委监委注重加强重点领域监督,从梳理查处的易发多发问题着手,坚持靶向治理,提高监督实效。查处公安系统违纪违法线索7条,问责10人;整治教育系统私设小金库、乱收费等问题,问责23人;向执法系统发出14份纪律检查建议书或监察建议书,有力推动重点领域廉政建设有成效。
围绕重点案件抓,向霞山公安分局派出挂点监督监察力量。区纪委监委及时研究霞山公安分局发生的“老虎机窝案”特点,总结基层所队日常监督存在漏洞,派出纪检监察力量与公安分局纪委共同组成协同监督工作机构,强化分局纪委职能发挥,提升分局纪委监督执纪水平,增强监督实效。截止目前,监督工作机构已对全区19个基层所队开展实地走访和摸底,掌握100多名民警的基本情况,参加基层所队党支部会议5次,对基层所队执法办案、服务群众方面进行检查8次,发现问题5例,督促整改5例。
围绕重点工作抓,督促教育系统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霞山作为全市教育第一大区、强区,教育系统廉政动态深受群众关注。为强化对全区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及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区纪委监委坚持“苗头性问题提醒招呼在前、倾向性问题监督制约在前、错误性问题及时纠偏”的原则,由案件审查调查组牵头,到案发单位开展警示教育大会,通报剖析违纪违法案件;联合驻教育局纪检监察组组成专项监督小组,紧盯学校食堂、违规牟利、乱发补贴等问题,督促教育系统各单位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完善制度机制23项,防范管理漏洞,推动教育系统的政风、行风、学风持续好转,推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围绕重点问题抓,开展违法建筑整治专项监督。针对群众反映集中强烈的土地违建问题,区纪委监委加大违建整治中的责任问题、腐败问题、作风问题查处力度。牵头召开专题会议,督促执法部门、自然资源局、街道办事处等单位主动认领责任、带头解决违建问题;成立专项检查组深入全区开展实地调查15次,检查违建建筑物的真实情况,深挖背后的滥用职权、利益交换等问题;查处百儒村违建案、南柳村违建违纪案,问责职能部门及街道等公职人员共6人;拍摄违建明察暗访片1期,加强警示教育,以案促改,进一步遏制全区城乡违建常发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