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头镇黄泥岭村所兴建的先人骨灰安放点“祖先堂”已建设完工,即将投入使用。记者 吴智恒 摄
以类似方式破解农村用地紧张难题,正逐步被我市农村地区所接纳并形成一种新的趋势。坡头区官渡镇的端山村,早年同样遭遇了用地紧张的发展难题。如今该村所建造的公益性骨灰楼已有超过500个骨灰位被使用。用地矛盾得以缓解的同时,祭扫新风也逐渐形成:集中祭拜的方式让村民告别了传统祭扫时疲于奔波、日晒雨淋的辛劳和不便,也让祭扫的成本有所下降,节俭文明的祭扫新风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
据统计,截至去年我市共建成投入使用的骨灰存放设施达437个。通过政策引导、经费扶持等手段,今后,我市公益性骨灰楼(堂)、生态墓园等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数量还将继续保持稳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