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晚报记者李亚强(右边)、湛江晚报记者周文硕(中间)、湛江晚报通讯员张再漾(左边)在台风中艰难行走。
台风“彩虹”,一顾倾城,一日风雨,给湛江留下了难以抹平的创伤。面对伤痛,湛江人没有畏惧,没有恐慌,没有埋怨,全城投入,重建家园,抗灾复产。
连日来,我们看到了很多美丽的身影:环卫工、复电员、供水抢修人员、解放军战士、抗灾指挥员、志愿者、热心市民……我们在为他们感动心疼的时候,是否有人记得还有一群人,他们就如影子一般,看不见,却无处不在,他们与风雨同步,与我们并肩,却比我们先行,他们未上头条,但他们却在制造头条。这一群人,就是那简单而沉重的两个字——记者。
当你焦急地等待着台风消息的时候,他们可能正在迎着风雨追寻台风的脚步,哪怕眼睛已经睁不开,哪怕身体已经站不稳,哪怕雨水如针般打在身上;当你为获得台风消息喜悦的时候,那可能是他们冒着风雨,甚至生命危险走在港口、走在田边、走在街头一丝一缕抢回来的一手信息;当你们在为停电停水无奈叹气,他们却为了把信息及时地传送出去,奔忙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为的只是让更多人知道,让大家不要害怕……
在台风来临的日子里,也许记者不是最累的人,也不是最身处险境的人,更不是最起眼的人,但他们却是从未离开的人。
下面看到的面孔,也许你并不认识,但,请为他们鼓掌。
湛江晚报记者冒着风雨走在采访的路上
追击“彩虹” 我们在路上
紧急取消休刊 坚守采编一线 灾情报道及时
“轰隆”一声巨响,湛江日报社编辑部大办公室的门窗玻璃碎了一地。就在前一刻钟,坚守岗位的本报采编人员还在紧张而忙碌地编发着前方记者发回的强台风消息,幸亏及时撤离,好险啊!
台风过后的编辑部
湛江晚报原定10月4日-5日休刊,但自从“彩虹”从海上生成后,编辑部密切关注台风动向。在“彩虹”加快向湛江方向移动时,编辑部立即召开老总线上办公会,并报报社社长同意,于3日晚,果断取消休刊,一线记者全部出动;4日一大早,编辑们紧急回到岗位上,马上投入到编发台风新闻的工作中去。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编辑们密切关注着台风走势,与前方记者不断地沟通。中午1时,“彩虹”登陆正面袭击市区,猛烈的台风在编辑部办公室的窗外嘶吼着,埋首工作的编辑才惊觉,眼前紧闭的门窗正被强台风撕裂得摇摇欲坠,编辑们马上自救,先是采取各种硬物加强支撑,但是“彩虹”实在太疯狂,眼看着危险将至,编辑们来不及关上电脑,紧急从六楼办公室撤离到楼下。
台风过后的编辑部
下午3时多,强台风减弱,编辑们回到编辑部,办公室内一片狼藉,门窗碎了一地,电脑被打湿,地板上全是水……电停了、电脑坏了,怎么办?
“你拨的电话无法接通”,当编辑再次与在抗台风前线的全媒体记者们联系时,一个个失联的状态更让编辑们揪心,他们可安好?面对如此猛烈的台风,仅仅是在报社内看到的灾情,已经是如此的触目惊心了,何况他们是在追着风跑!
是的。新闻在路上。在强台风面前,采编人员众志成城奋战在强台风的新闻一线,为了让市民及时了解灾情,防灾避灾。